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产经 > 正文

翎客航天公里级可回收火箭首次低空飞行回收试验近日成功

05 固定工位上的全系统试车

固定工位上的全系统试车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银昕) 2019年3月27日下午4时许,翎客航天在位于山东龙口的火箭回收试验场完成了公里级可回收火箭(昵称:新航线小宝贝;工程代号RLV-T5,Reusable Launch Vehicle-Test 5)首次自由状态下的低空飞行回收试验,并取得成功。这是继2018年1月实现RLV-T3型火箭低空回收及平移,2019年1月实现RLV-T5型火箭悬停飞行试验后,翎客航天在可回收火箭上的又一次成功。

根据翎客航天规划的火箭垂直起降回收技术迭代路径,2018年3月正式启动了工程代号为RLV-T5的可回收火箭研制工作。这枚火箭设计的初衷是实现火箭“公里级”的回收技术验证。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多台发动机并联点火、空中悬停等多项关键技术验证,最终实现一公里的飞行并返回。

06 “新航线小宝贝”系留保护下的首次悬停试验

“新航线小宝贝”系留保护下的首次悬停试验

国际上,自SpaceX在2015年第一次成功回收火箭以来,全球火箭发射的市场价格就被不断拉低,此后国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和公司相继发布了各自可回收火箭的研制计划。据了解,翎客航天于2015年6月最早启动可回收火箭的研制并开展了数百次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在国外,最广为人知的SpaceX的Falcon-9 V1.1回收之前也通过Grasshopper系列(俗称“蚱蜢火箭”)进行了多次回收技术验证试验,而其最后公开的飞行高度数据就是1000米,并在不久之后的入轨发射任务中进行一子级火箭回收尝试,于2015年12月在地面着陆场首次成功回收。若无当年的“蚱蜢”,就无现在的“猎鹰”。除了SpaceX的Grasshopper(验证对象:Falcon-9)之外,即将于近期进行第一跳的Starhopper(验证对象:Starship) 以及蓝色起源的Charon与Goddard也都是为了在最短时间、最小投入下进行火箭回收技术快速验证迭代,积累试验数据并加快其成熟。

07 打造“新航线小宝贝”的核心技术团队

打造“新航线小宝贝”的核心技术团队

翎客航天方面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称,RLV-T5型火箭于2018年5月完成了方案详细设计并正式投产,全箭高度8.1米,起飞质量1.5吨,动力系统采用5台可变推力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并联组成,其总体构型、着陆机构等部分核心技术充分考虑了继承性,其控制算法框架及试验研制流程可继承至首型商业运载火箭新航线一号(NewLine-1),这也是RLV-T5称之为“新航线小宝贝”(NewLine Baby)的原因。2018年6月,该型火箭的配套地面系统,包括火箭总装车间、火箭综合保障车、地面固定试车工位、火箭回收试验场等完成了方案设计并投产。2018年9月,火箭各组件齐套并完成相应单机测试,全箭进入到地面总装阶段。与此同时,地面固定试车工位完成相应改造工作。2018年10月7日,全箭完成各类地面冷态试验,转运至固定试车工位,进行了首次地面全系统热试车,5台发动机发出第一声咆哮。根据试验结果,火箭动力系统启动同步性等各项数据正常,符合设计要求。2019年1月初,RLV-T5型火箭进行了首次系留状态下的定高定点悬停飞行试验,并在第一次试验中就实现了精准的控制效果:在三级风以下的外部环境中可实现±0.05米的定高及定位精度,飞行弹道和控制精度均符合预期,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火箭回收试验现场

火箭回收试验现场

2019年3月27日下午4时许,在经历了2个小时的准备工作后,随着点火口令下达,“新航线小宝贝”火箭即刻起飞,在升空至20米处完成了悬停动作并在数秒后平稳着陆至回收试验场中心区域。根据实时回传的数据判读,该次试验在平均风速5级、瞬时风速6~7级的强外干扰环境下实现了落点精度优于40cm的控制效果,“新航线小宝贝”首次回收试验取得成功。

翎客航天方面表示,其目前已启动亚轨道可回收火箭(工程代号RLV-T6型)的研制工作,预计最快于今年年底将完成全箭总装工作并公开亮相。同时,面向微小卫星发射的小型商业运载火箭新航线一号的研制也正紧张有序地推进,计划于2021年左右完成首飞,火箭一子级的发动机配置方式、着陆机构等会在后续型号的研制过程中,不断进行迭代、优化和继承。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