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代表委员献策:如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始终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两会热词:“教育”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责编:张燕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9年第5期)

91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今年财力虽然很紧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超过1万亿元。”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用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托起明天的希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始终被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如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首提惩戒学术不端,抓学术不端要严准狠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惩戒学术不端,力戒浮躁之风。

这是近年来“惩戒学术不端”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惩戒学术不端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很振奋。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不能回避的是,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学风浮躁、学术有‘水分’等现象。学术不端行为虽是少数,但造成的恶劣影响远远超出教育界,对整个社会的公平公正都会形成冲击,也不利于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张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指出,学术不端原因有很多,但对学术不端零容忍是不能动摇的意志。“从个人来说,学术不端行为往往是有预谋、有诉求、有过程并且自我掩护的,是有意为之的;而师德缺失、导师责任淡漠,以及评价体系偏颇和导向单一等原因都会导致学术不端。”严纯华说。

“抓学术不端要严、准、狠。”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表示,惩戒学术不端,一方面要教育为先,加强预警。另一方面,要坚持教授治校治学,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指出,破解学术不端要标本兼治,着力解决评价体系的问题。“比如评职称,如果只看论文数量,就会大家都拼命发文章,建议可以用代表作评价方式,促使大家做真学问,真做学问。”

老师永远是对的?

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问题迫在眉睫

教育能只靠学校和老师吗?家庭教育是否仅仅意味着辅导作业?近年来,辅导作业引发的种种现象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热议。

“目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还有很多工作亟待提高和完善,其中给家长提供个性化指导,开展精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解决家庭教育指导‘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迫在眉睫。”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张雪指出。

“我们对全国24个省份的家长开展了随机取样调研,调查数据显示,有72.22%的受访家长认为自己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他们想要得到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张雪建议,在幼儿园、中小学校建立家庭教育咨询室,以咨询室为依托,整合学校、社会各方资源,解决家长对于家庭教育指导的迫切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渭南市副市长高洁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民教育是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支柱支撑的,现代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法律的规范、科学的指导、现代技术的支持,而家庭教育几乎仍然是自然原始状态,清醒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对于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洁建议,加快制定出台家庭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计划,明确措施,强化考核,尽快使家庭教育在全社会引起高度重视。

新建幼儿园标准:安全、收费合理、家长放心

学前教育虽取得明显发展,但仍是薄弱短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政府都要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庞丽娟指出,2017年我国学前三年入园率约为79.6%,但一些中西部、农村地区,学前三年入园率约在50%以下,有的贫困县仅30%~40%;还有一些乡镇尚未能实现拥有一所中心幼儿园。另外,一些幼儿园因缺乏经费运转困难;一些已建园因缺乏师资开不了门;也有一些园因缺乏专业合格教师,小学化现象较为普遍,或教育质量不高。

庞丽娟分析认为,存在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对学前教育性质、定位缺乏真正认识,一些政府部门对发展学前教育的主导责任不明确,或者落实不到位;深层次原因是,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体制、办园体制、教师政策制度等短板依然突出,适应于我国新形势下新要求的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而最上位、根本的原因则在于,我国尚未有国家层面、专门的《学前教育法》,缺乏对上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关键性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注重培养打通高技能人才成长

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指出,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不少来自生产一线的代表委员,对此十分关注。

“我国高技能人才储备量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很不匹配。”全国人大代表、58同城CEO姚劲波说,根据人社部2018年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共有技能劳动者1.65亿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1.3%;高技能人才4791万人,仅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9%,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用工需求扩大的重要瓶颈。

全国政协委员、中联重科党委书记、董事长詹纯新认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规模世界最大,职业院校已达到1.17万所,每年招生928.24万人。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但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一直比较弱势,毕业生进入工厂后,获得的继续教育机会很少,自我提升的途径不多。

姚劲波建议,要扩大职业教育培训规模,为产业转型升级储备人才。他表示,建议政府扩大高职教育规模,产教融合,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降低学费标准。同时,通过财政支持和政策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创办职业院校,加大实操课程比重,培养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实用人才。

 


 

fm

 2019年第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