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崔世平:打通法律和技术规范两个“语言”,推动大湾区建设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 | 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促进规则衔接,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人员往来便利化。全国人大代表、澳门特区立法会议员、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理事长崔世平对此十分关注,他建议要加大力度和速度,尽快出台有关政策,打通规则上的不同,促进规则衔接。

“法律法规是基础,技术规范也是基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这两个‘语言’必须要沟通,要拉近,最终很理想的状态就是有一套法律、技术标准是能够适用于整个大湾区的,让竞争条件更平衡、更公平,大家可以在粤港澳三地市场自由进出。”崔世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说,建议尽快组织研究队伍,加大力度和速度做好这方面的研究。

崔世平

崔世平(《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用共同的法律语言、技术规矩来办事

粤港澳三地,涉及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规则的衔接是当务之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向前推进,如果这些难题和瓶颈问题不解决,发展速度可能受影响。”崔世平说。

作为科技领域专业人士,崔世平谈到,在科技产业上有很多标准,中国内地采用国标,而澳门则较多采用欧标。虽然几个不同的标准也能协调,比如建设港珠澳大桥,在建设中坚持哪种标准最高就采用哪种,但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像港珠澳大桥这样,更多的应当从经济角度、从技术角度来进行详细的研究。

“在法律层面上要拉近距离,让大家可以有效地用共同的法律语言、技术规矩来办事。这方面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总体的发展规划方案,然后一步一脚印、一个一个课题来攻破。”崔世平说。

他还谈到,对于规则的衔接,推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往来便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还有“福利流”,即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等。

“不单是政府,各界人士都可以共同思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各方不是被动参与,而是要积极参与,更要主动做好,才能享受成果。”崔世平说。

让澳门青年创业者融入大湾区建设

2018年10月,澳门青年创业孵化中心获批成为“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这是港澳地区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崔世平是这一创业孵化中心的运营方。他谈到,澳门应当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在青年创业创新方面深化与内地的互利合作。

崔世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计划与科技部火炬中心进一步合作,在广东中山的火炬国际会议中心设立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希望探索一些新的做法,让两地的政策在这里都能落地。“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商谈中,希望将来能争取更多更好的条件,让澳门青年创业者有更大的舞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现人生价值,也为祖国发展作出贡献。”崔世平说。

事实上,澳门的前沿科技已经在国际上崭露头角。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国际固态电路峰会上成为了研究成果最多的亚洲机构之一。

融入到大湾区,对于澳门青年创新创业是更大的机遇。“因为澳门那么小,研究的人才、团队不一定很多,而创新创业要产业化,必须要产学研相结合。融入大湾区,不仅意味着更多的人才供应,还有很大很大的市场,这是相辅相成的。”崔世平说。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