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记者回乡记

当春节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并未放下手中的笔、肩上的相机,而依然以媒体人的视角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和变迁。

生活中有两种力量,伴随着我们成长。一种是闯荡,吸引着人们前往外面的世界;一种是归乡,提醒着人们家的方向。

当春节的钟声敲响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并未放下手中的笔、肩上的相机,而依然以媒体人的视角记录着家乡的发展和变迁。

在今年的记者回乡记录中,有面临诸多尴尬的东北、式微的乡镇供销社、脱贫的内地小城、逃离北上广的小镇青年,还有镜头下那浓浓的小城年味。

那是家乡的记忆,也是时代的印记。

新的一年又启程。只要前进的脚步不停歇,梦想就在前方不远处。

28

这届东北年轻人:不想回家,不想生娃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孙冰| 辽宁报道

编辑:邹松霖

在王虎(化名)家的年夜饭桌上,除了讲段子唠闲嗑,也会出现一个非常严肃而宏大的话题,那就是如何“振兴东北”。但今年对于这个话题,一向要慷慨激昂一番的王虎父亲却显得有些悲观,因为他突然发现,自家的年夜饭餐桌,已经从过去的三桌变成了两桌,而且有一半的小辈儿其实都已经不是“东北人”了。

“家里人越来越少,孩子们出去了也不愿回来,没人,这经济没个整!”王爸爸说。

29 孙彤 摄

孙彤 摄

东北人口已多年负增长

王爸爸的感受不只代表了一个家庭,统计数据证明了东北人口已经多年负增长,而且人口流失最为严重的恰恰是年轻人。

2016年,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曾透露,过去5年,东北三省人口净迁出约24万人。而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7年,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共计减少了35万人;其中,吉林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净减少15.6万人,黑龙江比上年减少10.5万人,辽宁减少了8.9万人。(注:统计口径不同:净迁出人口数量和常住人口减少数量不是同一概念)

王虎的祖父母、父母以及家中大多数亲戚大都在国企工作,在这座几乎也没啥民营企业的东北城市里,这是非常普遍的情况。王虎的父辈们都经历过东北经济的辉煌,“共和国长子”的荣耀年代,也是这个家族的高光时刻。

“虽然我家在东北小城,但我小时候吃过的见过的,不比大城市里的孩子差,家里电器都是日本进口的;当时就一两万一件的皮衣、三四万的貂儿,家里也是有几件的;每年全家都会出去旅游,我五六岁就坐过飞机了。”王虎说。

王虎的家乡是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盛产煤铁,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些资源型的大国企效益都非常好,职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自然也非常好,只要是国企子弟,看病上学都不用花钱,而且米面油盐甚至连汽水、冰棍儿厂里都发。身为80后的王虎,小时候赶上了一个辉煌的尾巴。“我高考考了个好大学,我爸妈的厂子还各奖励了几千块钱呢。”他说。

但之后,东北经济就开始一路由盛转衰,资源型企业更是日渐枯竭、辉煌难再,王虎一家也经历了倒闭破产潮、兼并重组潮、失业下岗潮,家里有几位叔叔姑姑辈的亲戚,要么被要求提前退休,要么被以很低的价格“买断”工龄(一次性支付到退休年龄的工资)。总之,无论名目方式如何,结局都是下岗,只有非常微薄的收入。

但即使这样,一个家庭还是会把所有希望和一切家庭资源都放在孩子身上。“相比我南方的同学,东北家庭普遍是更加重视子女教育的。还有一个不同是,很多南方同学会选择回家发展,有的即使在大城市工作了一段时间,最终还是想回家。但东北的同学,却几乎都不愿回家。而东北的父母,也大多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学,去大城市发展。”王虎说。

子女在外工作是许多东北家庭的现状,他们不愿回家,而父母也觉得外面更好。王虎的成长经历是很多东北父母期望中的模式,王虎的父母也因此经常会收获亲友们的羡慕。他考上了名牌大学,之后出国留学,现在在一家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定居北京。

“我现在生活小康,但就是个高级打工仔,是发不了财的。北上广机会虽多,但竞争也很激烈,我们这样没有资源人脉积累的‘新北京人’,要闯出什么名堂是很不容易的。很多南方同学希望回老家去找机会,这相当于‘降维攻击’,更容易成功。但我回不了家,因为东北更没有机会。”王虎说。

就像上一代创业者多是将国外的模式复制到中国,王虎认为,现在的创业机会很多就在于把北上广深的模式复制到二三线城市,甚至乡村,这就是他说的“降维攻击”。但王虎之所以说东北没有机会,一是因为官本位严重,营商环境差,从来就没形成民营经济能健康发展的土壤。“很多有背景的大老板都被揩油搜刮得血本无归,更不要说中小创业者。”他说。

二是没有人,年轻人不是不愿回家,就算回家了,也只愿意在政府部门和国企里面工作,民营企业根本招不到人才。“总有亲戚劝我从外企辞职,去考公务员。”王虎说。

30 《中国经济周刊》资料库

《中国经济周刊》资料库

不想生娃的这届东北人

王虎家原来住在老城区,是父母分的房子,又小又旧。去年,王虎为父母在河对岸的新城区买了一套精装修的河景联排别墅,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温泉入户,人车分流,前后庭院还有两个车位,一共不到200万。

“我们就两个人,你们只有过年才回家,不用那么大。”王虎的父母起初是反对的,但王虎比较坚持,他希望父母住得好一些,而且“这房价也太便宜了”。

王虎给亲戚们讲了北京房价10年涨了恨不得10倍的故事,王虎在北京的房子是一万多一平方米买的,现在已经差不多要10万一平方米。这些数字让大家瞠目结舌,因为家乡的房价虽有一些起落,但10年来也最多涨了一两倍,跟猪肉白菜的价格变动差不多,而近几年更是几乎没有什么变化,甚至老城区还有一些下降。

“人都走了,年轻人越来越少,东北也没什么外来人口,房价自然上不去,越不涨也就越没人买。像我们这个小区,住的都是老头老太太,儿女不是在大城市就是出国了,有一些小娃娃会留在这边让老人帮忙带着,但要上学了,就会被父母接走。”王虎的妈妈说。

王虎说,像他这样的80后,确实有不少选择生二胎,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兄弟姐妹的人,但他们并没有这个打算。“我们俩都是独生子女,不知道有个兄弟姐妹是怎样的感受,我觉得我自己一个人长大也不错。再说,多生一个孩子,压力会大很多,妻子还有可能需要辞职在家带娃,生活质量会被严重影响,自己也更不敢去创业。”他说。

郭玲是王虎的堂妹,90后,她不想结婚,更不想生孩子。为了躲避春节家人亲戚的逼婚,干脆和朋友去了埃及旅行。王虎说,很多像表妹这样的90后,根本就连一胎都不想生。 “反正不在父母身边,叔儿婶儿也管不了她。二胎是多了些,但一胎少了。”王虎说。

现在的生育主体人群已经变成了80后和90后,他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王虎是卡在计划生育实行的头几年,上大学后他发现,很多南方同学还是有兄弟姐妹的,但这种情况在东北是非常少的,即使是在东北农村。“东北的计划生育在全国是执行最好的。当年要是谁家违反计划生育政策,那可是非常严重的错误,不仅会影响提干、涨工资、分房子,甚至都有没了工作的风险。”他说。

如今,虽然辽宁省政府已经率先推出了涵盖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政策的鼓励生育二孩的奖励政策,但年轻人们显然仍不着急。这届东北年轻人,就是不想生孩子。

东北的问题会否成为全国性的问题?

人和人的迁移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或许宏观数据更能说明些问题:东北三省的人口出生率全国垫底,老龄化程度则全国最高,人口净流出率也是全国最高,人口负增长,尤其是劳动力人口负增长情况严重。

来自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1.24%,但东北三省只有0.6%左右,远低于全国水平,也大大低于1%的国际标准警戒线,甚至比饱受“少子化”困扰的日本还低了近一半。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东北三省早已超过了这个国际标准警戒线许多。2017年全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1.4%,辽宁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14.35%,吉林为12.38%,黑龙江为12%。

虽然北上广深等大城市的人口出生率也很低,老龄化程度也全国居前,但外来人口数量众多弥补了劳动力缺口,加上经济发展程度较高,人均收入高,基本可以抵抗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而东北三省并没有太多的外来人口,平均收入又低,经济不景气,养老金支付早已不堪重负,这些都使得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加迫切。未富先老,这在东北已经不是趋势而是现实。

几十年以国企为主的经济体系,让一定要捧个铁饭碗的思维在东北根深蒂固,宁可去政府部门和国企赚两三千块钱,也不愿意去民营企业受累赚两三万块钱,这在东北是非常普遍的想法,而且家长和孩子都这样想。

“东北的城市化率在全国领先,计划生育年代成绩也最好,所以问题会来得更早、更突出。不知道东北出现的问题会不会以后成为全国性的问题。”王虎说。

上一页 1 234567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