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河南 > 正文

河南新安南李村镇:“党建+扶贫”打出致富“组合拳”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郭振华 • 郭建立 高月) 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年三十一大早,在河南省新安县南李村镇的扶贫安置房里,52岁的郭和营便生起灶火,着手准备新家的第一顿年夜饭。“从以前又窄又破的老房子搬到现在的新楼房,放在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她笑着说。搬入新家,迎接新年,和郭和营一样喜悦的还有该镇的22户贫困户,“搬得进、住得稳”了,“富起来”成为不少人的新年愿望。

2018年,南李村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坚持把抓好党建“第一责任”和精准扶贫“一号工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积极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南李村特色的脱贫致富路。

1.乡村大喇叭

乡村大喇叭

科学治贫,“党建大喇叭”传递好声音

2月11日中午,在南李村镇李村社区吨包扶贫车间里,贫困户薛金莲一边干活一边听着社区的大喇叭广播。“你听,俺们贫困户务工还有话费补贴哩。”薛金莲高兴地说。

薛金莲是该镇西洼村村民,以前整日求神拜佛,希望能改变一家的生活困境。自从有了“党建大喇叭”,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她都会准时收听。大喇叭每天播放的各种惠农政策、脱贫政策,潜移默化改变了她的思想,在镇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她到镇上的吨包扶贫车间上班,一天工作8小时,一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广播里说的都是农家话,我们听得懂,学得会,也用得上,听到有贫困户脱贫的好例子,我心里也充满干劲儿。”薛金莲说。

2.林州参观学习

林州参观学习

南李村镇位于新安县南大岭上,属"两岭夹一川"型丘陵浅山区,全镇共有6个贫困村,25个非贫困村,其中贫困人口622户2386人。“缺信心,无思路”“缺技术,无门路”是贫困户致贫的突出问题。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打通党的声音在基层传播、党的政策在基层传递的“最后一公里”,该镇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以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在全镇31个村安装“党建大喇叭”,内容包括教育、金融、医疗等方面的扶贫政策和惠民实事,有效提升了全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为鼓足贫困群众脱贫志气,点燃脱贫“精神火种”,大喇叭还播放先进典型、脱贫示范户的事例,引导贫困户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思想转变。“我们把‘党建大喇叭’作为抓党建的‘总开关’,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原汁原味地送到群众身边,让党的声音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该镇党委书记李振江说。

“党建大喇叭”的宣传离不开实际行动去验证,该镇又把“明责任、设标准、强组织”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切入点;把“抓书记、重组长、强培训”作为落实“基层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把“定目标、重考核、严对标”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落脚点,全力推动党建工作。

在示范点规范化提升中,为营造浓厚氛围,该镇在穿镇而过的铁磁路边建成了150米的党建文化长廊,主要包括镇情介绍、重点工作开展情况、镇开展“抓班子、促工作”及“干部下访解民忧,综合治理保平安”活动情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全面从严治党、扶贫及环保等内容。对镇机关大院的宣传栏进行更换,新制作12块党建宣传版面。要求全镇所有示范村悬挂村干部家规、党员十条行为底线、村干部“四必到、六必访”、基层党建工作示范“二十条”等版面。  

同时,该镇还组织全体党政领导、包村干部、31个行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进行了“逐村观摩、全镇推进”观摩现场会。观摩过程中,各村支部书记进行现场工作汇报,镇党政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相关工作负责人,对村部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进行现场点评、指导。

3.大资扶贫培训会

大资扶贫培训会

讲给群众听,做给群众看,如今,南李村镇的“党建大喇叭”已经成为村民自治的“宣传员”、安全生产的“教导员”、党建理论的“讲解员”,更成为贫困群众的贴心“指导员”。“党建大喇叭”工程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基层工作的透明度,也提升了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成为密切干群关系的“连心桥”,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乡村好声音”。

精准扶贫,“四化”工作法把脉开药方

高素丽是派驻南李村镇梭罗村的扶贫第一书记,说起梭罗村的贫困户,最令她牵挂的是张爱景家。“62岁的张爱景身患残疾,老伴儿去年11月刚去世,两人育有两子一女,其中成婚的二儿子和儿媳也都有残疾,劳动能力有限,如何帮助他们顺利脱贫,也是费了很多脑筋。”高素丽说。

5.入户走访

入户走访

为了从长期保障上解决问题,实施精准扶贫,变一时的“送温暖”为固定的“有温暖”,高素丽和村干部一连数日“泡”在张家,算细算准“脱贫账”:有几亩田,一年务工收益多少……距离脱贫线还差多少,需要做哪些工作……

在为张爱景争取到低保和残疾补贴等保障后,高素丽又劝说其女儿到扶贫加工点上班,后又通过村里的就业信息平台协调其外出务工。村里进行人居环境整治,高素丽介绍患有残疾的二儿子到工地上做零工,一来二往,高素丽从“高书记”变成了张家兄妹口中的“高大姐”,兄妹三人的务工收入每月也有万余元,脱贫致富指日可待。

带给张家人幸福的是“精准扶贫”政策,也是南李村镇“四化”工作法的成功践行。去年以来,该镇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实施脱贫攻坚“服务管理网格化、目标任务清单化、入户帮扶亲情化、脱贫致富产业化”“四化”工作模式。加强服务管理,对贫困户的档卡资料整改、入户政策宣传、信访维稳等落实分包责任;明确目标任务,坚持每月、每周、每日列出工作任务清单,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推进亲情化扶贫,组织开展“亲情送温暖,耕好帮扶田”系列亲情扶贫活动;强化产业带动,围绕洛阳大资塑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了“3+6+6”产业扶贫基地。

6.孙洼村金福源企业带贫

孙洼村金福源企业带贫

该镇石渠村是一个移民村,全村108户425口人中,有一半人在外工作生活。因为在外人多,很多村民平时不怎么见面。为了拉近群众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村两委在今年元旦节,开展了“元旦吃顿团圆饭、沟通了解促发展”活动。当日上午8点半,负责做饭的村里大、小厨们就准时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开始忙活起来,有的淘米、蒸米,择菜、洗菜、切菜、炒菜,有的摆桌子、凳子,大家分工协作,目的只有一个,为全村人做一顿可口的团圆饭。饭菜很简单,米饭大烩菜,但这简简单单一顿饭里却饱含情谊。随后在外工作和常驻村里的村民带着家人相继赶来,大家相互问候,亲切交谈,场面温馨和谐。 “元旦佳节,全村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既吃出了感情,也凝聚了力量。只要全村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村党支部书记陈来活开心地说。

据介绍,目前,该镇1891名党员干部对622户贫困户、2377户非贫困户进行了网格化管理。去年镇党委共下达工作清单57次,组织开展送温暖活动10余次,折合资金近15万元。全镇共建设12个大资扶贫加工点,实施6个到人到户项目,带动全镇贫困户347户。

7.为搬迁户送春联

为搬迁户送春联

造血脱贫,贫困户捧牢“金饭碗”

东方初泛鱼肚白,南李村镇江村村的翟环子匆匆扒口饭,便赶到村里的大资扶贫加工点,车间内一台台缝纫机飞针走线,同村的几名贫困户已经在赶制吨包。“多亏了党的扶贫政策,扶贫车间建在了家门口,我现在挣钱顾家两不误,日子越来越有盼头。”提起现在的生活,翟环子满面笑容。

和翟环子一样,通过大资扶贫加工点变身“上班族”的贫困户共有2200多人。“去年我们企业撤掉了缝纫车间,把最后一道工序分散到全镇各扶贫加工点,让利于民。缝制吨包操作简单,农村妇女上手快,一人月收入能有2000元。”洛阳市大资塑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高贻说:“群众要致富,产业是支撑。产业发展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助推精准脱贫的最有效抓手,一定要把产业做大做强,发挥产业带动作用,为贫困群众长远增收提供产业支撑。”对此,该镇按照“镇有龙头企业、村有扶贫车间,户有增收门路”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龙头企业带动。

——洛阳大资塑业有限公司+加工,规划建设大资扶贫产业园,采用“龙头公司+服务站+农户”的模式,在全镇建设12个加工点、6个贫困村扶贫车间。截止目前,全镇已建成大资扶贫产业基地6个,辐射带动周边23个行政村。

——洛阳市翼展药业有限公司+种植,带动韦庄村及周边铁李村、窑场村、挂沟村、苏屯村、李沟村等22个村310户农户种植丹参、菊花、连翘、黄芩等中药村3500亩。2018年,结合贫困户实施的到户增收项目,共带动全镇187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732亩。

——金福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以孙洼村为中心发展蔬菜大棚特色种植,通过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的方式,带动孙洼村、十里村、梭罗村、东花沟村等9个村31户贫困户。

——爱普特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在全镇20个行政村共建设光伏电站容量1584千瓦光伏,带动全镇贫困户227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同时,围绕贫困户2个以上产业覆盖,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项目覆盖,2018年共实施到户增收项目6个,带动贫困户347户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个个助农增收项目落地见效,一个个村落涌动着“搂起袖子加油干”的劲头,昔日“致富无门路”的南大岭铺出了一条条产业致富的康庄大道。

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大资扶贫项目的运作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为确保大资扶贫项目顺利实施,镇政府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大资扶贫领导小组,负责全镇大资扶贫的组织、协调、推动工作;大资公司成立了大资扶贫协调办公室,设在公司非公党支部,支部书记任办公室主任;各行政村成立服务站,支部书记兼任站长,摇身一变成“扶贫经纪人”。采用“公司+服务站+农户”模式,实现了“解决公司招工难,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了农户贫困户脱贫”三者共赢的良好局面。建立完善了财务管理、目标奖励、班小组管理、日常考勤等一套管理制度,促进了管理规范化。以懈寺村服务站为例,村集体每加工一个成品净收益0.7元左右,40台缝纫设备,熟练工人每台机器每天加工40个,每月按工作20天计算,每月村集体纯收益22400元,年收益20万元以上。

据介绍,截至目前,该镇已脱贫366户1461人,全镇贫困发生率为2.78%。通过党建引领,该镇还先后荣获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卫生乡镇、第八批省级生态乡镇称号、省域区科普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洛阳市文明乡镇、洛阳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先进单位等荣誉。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办实事’为统领,进一步压实镇村脱贫责任和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一手抓贫困户需求,一手抓产业发展,落实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创新工作方法,建立长效机制,以脱贫攻坚促各项工作开展。”谈到新一年的工作,李振江满怀信心。

讲科学,重精准,强造血,在南李村镇,红色党旗在扶贫一线高高飘扬,“党建+”与民意同频共振,基层党建工作真正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汇聚起了脱贫攻坚、共同致富的强大力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