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厉以宁在家为中国经济论坛作主旨演讲:当前考虑经济的重点在哪儿?答案在结构性调整

厉以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2 (2)

厉以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虽值寒冬时节,但人民日报社报告厅却暖意融融。

12月29日,由《中国经济周刊》、中国信通院、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经济论坛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刚获颁“改革先锋”奖章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因身体不适不能出席,特别为论坛现场发来了视频演讲。

这已经是厉以宁教授连续第七年为中国经济论坛作主旨演讲。

在这次论坛上,厉以宁指出,当前考虑经济的重点在哪儿?答案就是结构性调整。因为结构性调整是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单纯地看经济总量,很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厉以宁举例说,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这个事件的重点在哪儿?在结构,而不在总量,因为中国在当时只是一个以手工业品为主的国家。

“现在来看,结构问题同样很重要。中国现在应该做的,是加快现有技术的推广。一方面,需要提高整个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我们最需要的是现代技术和人才。”厉以宁说。

他认为,当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是旧的发展方式。“旧的发展方式沿袭多年,我们也习惯了,但是,要进一步把新技术放在首位,旧的发展方式必须改变,只有这样才会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厉以宁提醒说,“因为经济变化是很快的。如果不用新的生产方式来做,我们在跟其他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仍然会走在后面。”

在谈及新技术时,他说,现在很多新技术首先是在军工部门产生的,有些地方已经把军用和民用结合在一起。今年上半年,他到江苏考察高科技产业,发现江苏就是将民用融入到了军工生产中。

“既然新技术是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就不要怕人家说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还要继续提高。因为在国际竞争中,我们一定要有新的优势,在军工与民用互相打通的情况下,我们的步伐会更快一点。”

已经89岁高龄的厉以宁教授依然在为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建言献策。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厉以宁教授获“改革先锋”称号,并获颁改革先锋奖章。他是我国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的理论学者之一,参与推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主持起草了《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和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