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董希淼:未来银行业需防范三大风险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银行业不断发展变革、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的40年。

1221_1

谢玮 摄

12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发表题为“中国银行业40年:回顾、现状与展望”演讲。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银行业在深化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可谓是成绩斐然。如今,中国银行业规模全球第一,盈利能力全球第一,逐步由大正向强转变。

在董希淼看来,回顾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四十年,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1992年,专业化转型阶段;1993年-2003年,商业化转型阶段;2004年-2016年,市场化转型阶段;2017年开始,中国银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转型阶段。

“2004年国务院启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制,推进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次改革。现在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金融业改革最成功的一件事情。”董希淼特别分析指出,1999年,四大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余额1.39万亿元给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2002年底,四大商业银不良率达26.14%,除建设银行不良率15%外,其他都在百分之二十几以上。中国农业银行不良率达到36.6%,超过1/3的贷款是不良贷款。而经过改革,当前中国银行业规模、能力全球第一,这是非常值得讨论的。

董希淼认为,2017年开始,中国银行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2017年3月,伴随着严监管,强监管,银行业迎来了一次很大的变化,其过程可谓非常痛苦也非常深刻。体现在几个方面:强监管、严监管、负债端、去杠杆、理财,同业存单业务受到大量压缩,表外融资开始要回归表内;资产端去通道,业务模式要“去池化”,原来建立了大量资金池,现在都被清理,多层嵌套也在逐渐消除,加强监管自身能力的建设。

总结银行业发展现状,董希淼认为可以概括为六点,第一,盈利能力回升。第二,规模增速在放缓,存贷款占比提升。第三,零售业务转型初见成效。第四,资产质量趋于稳定。第五,资本充足率有所提高。第六,子公司制稳步推进。 

董希淼表示,展望未来银行业发展,有五方面值得关注:第一,开放加快,市场竞争加剧。 目前,中国银行业法人机构达4257家,提出信托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约为3900家,竞争还是十分激烈的。第二,回归本源,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重大工程,做好民营经济、服务小微企业,这是银行天然的职责。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原则。第三,业务转型,综合经营步伐加快。只有更好地综合经营才能更好地满足对客户的需求。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上有所下降,这都是过渡期特有的现象。未来,银行理财业务一定是未来发展重要的增长点。第四,创新深化,科技深度融合。

金融科技浪潮下,银行业不但不会消失,银行做好接口、数据,做好安全、隐私保护情况下开放和第三方合作,银行会越来越开放。

第五,合规经营,风控能力要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点是防范化解银行的金融风险,整个中国金融体系是银行为主,银行任务很重。

在他看来,未来银行业需要防范三大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

“在信用风险方面,银行资产质量压力还是比较大的,防控新增不良贷款,处置存量不良贷款会成为银行业未来几年最大的压力之一。” 董希淼直言,此外还有流动性风险,2013年钱荒就暴露了流动性管理的不足。理财业务也需进一步规范,随着净值型产品不断推出,预期收益型产品将逐步减少。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