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甘肃铁人精神薪火相传 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

文章导读:甘肃省酒泉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酒泉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着力推动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铁人精神发源于玉门,这是酒泉人民的光荣和骄傲。多年来,铁人精神薪火相传,激励着酒泉百万儿女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把酒泉建设成了我国重要的石油工业、核工业及航天工业基地。特别是近年来,以风电、光电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酒泉发展迅猛,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酒泉市戈壁生态农业发展之路也越走越宽广,戈壁生态农业的经验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酒泉市以现代农业的壮大发展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经济网讯 12月12日在祁连山脚下,一望无际戈壁滩上,一千多座温室大棚整齐地矗立着,这里就是西北地区首个非耕地示范应用基地——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非耕地无土栽培技术科技园。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这里有大面积的戈壁荒滩,常年干旱少雨,砂石遍地,挖地三尺也很难见到土。境内耕地和绿地资源稀少,戈壁荒滩等未利用土地达1134.2万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67.4%。近年来,酒泉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强力推进戈壁生态农业建设,开拓了一条戈壁上发展现代农业、未利用土地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人工设施内打造中高端农产品,跳出传统耕地实现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取得了农业产业提升、农村生态改善、农民增收致富“三效”并举的成果。

说起戈壁农业种植,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党副委书记、镇长杨国晓表示,2008年底,总寨镇沙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罗奎在一次外出考察中,萌生了在戈壁滩上建大棚的想法。当时他说,“他们能在戈壁滩上把蘑菇种出来,我非要在这个戈壁滩上把蔬菜种出来。”罗奎的这个想法一提出就遭到了许多村民的质疑。当他的妻子李玉梅听说罗奎要从家里拿出10多万,砸在戈壁滩上建蔬菜大棚,更是极力反对。罗奎把自己想法跟镇里及蔬菜技术中心领导汇报后,经过讨论大家觉着滴灌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且也找到了土壤的替代品,具有可操作性。愿意给予资金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经过研究决定由村干部带头承包修建,一期规划50座,每个棚每户出资4万8千元,李玉梅家修建了5个,一次性投入了20万。因为绝大数人都持怀疑的态度,最终一期只建成了28座。政府又相继投入大量基础设施建设,通了水、电、路。将祁连山融化的雪水及地下水引入园区,利用高效节水的地膜覆盖喷灌技术,解决了戈壁种植蔬菜水的难题。园区从最初引进以色列节水技术到后来跟国内公司合作开发,使膜下微喷滴灌技术在园区得以普及,让当地宝贵的水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有了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扶持,种植技术不断完善,降低了劳动强度、村民收入有了明显得变化,以前沙河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靠种玉米、洋葱、人口多,耕地少,一亩地一年纯收入只有1千多元,而一座面积还不到一亩地的日光大棚,年均纯收入却可达1万多元。

罗奎妻子李玉梅,从2009年至今,在戈壁种蔬菜已经9年了,错季种植,反季节销售一直都是她的种植策略。西红柿、黄瓜、辣椒、苦瓜、豆角是李玉梅每年的主打产品。

总寨镇沙河村村党支部书记罗奎表示,我们一年种两茬,一茬就是三到四万,好一点5万块钱,一年种两茬,差一点的一年收入6万、7万块钱,好一点10万块钱。种一棚菜,年收入十万,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于这里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棚内湿度低,病虫害少,即便出现虫害,他们会采取一系列生物灭虫的办法。由于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灌溉水质好,培育出蔬菜色泽鲜艳,品质自然也好。目前全村113户村民加入了园区,戈壁温室大棚的数量也逐年增长,短短几年间从最初的28座,已经发展到目前1032座。戈壁农业的兴起,产业园的建设,经济收入增加,改变的不仅是入驻园区的种植户,还带动了周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据统计2016年总寨镇沙河村居民年可支配收入为14868元,比2008年增加了9215元,涨幅达到了163%。

距酒泉市肃州城区15公里的银达戈壁现代农业产业园,是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建设的重点示范园区之一,园区于2010年规划建设,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1598座、4363亩,引进农民专业合作社6家、入驻农业企业4家,吸纳种植户130余户。经过8年的发展,园区已成为集“无公害蔬菜种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科技培训、新品种展示、休闲采摘、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园。

近年来,银达戈壁现代农业产业园按照“扩规模、提效益、促服务”的思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户经济收益持续提升,平均每棚年产量可达12000公斤左右,收入可达20000-30000元,农民收入逐年稳中有增。引进的葡萄、油桃、人参果、无花果、火龙果等果蔬新品种,依托酒泉荣鑫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成功申报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成功认证5个无公害特色农产品。

银达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赵泽金表示,今后将把园区打造成集乡村旅游、休闲观光、休闲采摘为一体的多元化园区,培育发展更多品种,抓好品牌化建设,把产业做大、做强。

戈壁农业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让昔日的不毛之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不仅成为了酒泉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名片,更让甘肃省农业现代化先行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今年冬天,这个镇上32岁的丁海三年前栽植的柠檬树终于迎来了挂果期,大棚内弥漫着果实成熟的芳香。自2012年从事戈壁生态农业以来,他如今已拥有100多座这样的大棚,其中有30多座大棚用来种植无花果、火龙果、香蕉、木瓜、杨桃、杨梅等几十种热带水果。“‘南果北移’到这里,由于病害减少,品质更佳,一年四季分时段都有采摘,很受消费者青睐。”丁海表示,棚内温度湿度控制好,病害特别少,完全达到绿色无公害的标准。这些热带水果往往在周边地区就被“抢购一空”,除了网络销售外,还有不少游客专程驾车前来体验采摘过程的乐趣。

47岁的闫生军经营温室大棚已有10年时间,他目睹了从最初土夯式简易大棚,到如今钢结构的智能大棚的一次次革新之路。“再也不为大风雪、沙尘暴等极端恶劣天气带来的伤害担惊受怕。”他说,种植大棚的农户不仅收入趋于稳定,而且滴灌、增温保暖等设施让整个劳作流程越来越省心省力。“一个普通大棚一年约有三四万元的收入,而且在家门口可以挣钱顾家两不误。”闫生军对于这种戈壁绿色农业的蓬勃发展赞不绝口。他说,以前发愁的蔬菜销路将来也不再是问题,今年已经有种植订单,这比起过去“根据市场需求而种植”的心理预判要踏实不少。

“冬天的戈壁滩上天寒地冻,过去基本都是土豆、萝卜、白菜这些为主,像辣椒、番瓜、西红柿等绝大多数的蔬菜都很稀缺,从外地运输过来价格特别高。”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镇长杨国晓表示,从2008年以后,酒泉市大力发展日光温室产业,首先解决了冬天吃菜问题,丰富了民众的餐桌。

“所有夏天在南方能吃到的蔬菜,现在冬天的酒泉全部都能吃得到,而且最主要的是价格都降了下来。”杨国晓表示,相比外地露天传统种植,温室大棚里生产的蔬菜品相更好,而且耐储运,比如西红柿存储十几二十天没有任何问题,口感也更佳,不使用化肥农药种植出来的还有“小时候的味道”。

“今年以来,大棚里有一些蔬菜已完全达到供港蔬菜的标准。”杨国晓介绍说,下一步,当地蔬菜将“东进西出”,即通过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运抵中西亚国家,开拓当地市场;另外通过南下通道到广西,并进入东南亚市场。

不久前,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的经验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在甘肃全省乡村振兴推进会上作为“典型”进行了交流发言。

甘肃省酒泉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安疆接受媒体专访时称,酒泉将坚持把戈壁生态农业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突破口,瞄准高效节水绿色发展方向,探索利用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积极培育不占耕地、高效节水、绿色健康的戈壁生态现代农业。

目前,酒泉市已经制定了全市戈壁生态农业发展实施意见和发展规划,出台了土地、节水、资金扶持等七个方面的支持政策。

据统计,今年酒泉市新建戈壁生态农业3.8万亩,总面积达到5.5万亩,每亩收入可达6至8万元,人均来自戈壁农业的可支配收入35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6%,戈壁生态农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张安疆说,酒泉“戈壁雪润”地域公用品牌影响不断扩大,与上海虹桥、广州江南、北京新发地等大型市场开展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调开通了中新南向通道酒泉洋葱专列,戈壁农业已成为酒泉市绿色崛起的一张“靓丽名片”。

“今后将坚持以节水高效、绿色有机、戈壁品牌为引领,依托肃州区、敦煌市两个国家级和玉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大平台,着力打造“一个基地、五大产业””张安疆解释说,即打造面向全国和中西亚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提升高效蔬菜、现代制种、名优林果、特色中药材、草食畜牧业五大优势产业。

张安疆表示,力争到2022年,酒泉将建成戈壁设施农业20万亩,发展高效蔬菜80万亩、现代制种60万亩、优质林果50万亩、特色中药材50万亩,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800万头(只),带动实现农业增加值12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万元,以现代农业的壮大发展支撑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宋爱民 马俊曦 唐榕)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