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古城新貌:华为助力泸州上云端

对于渴望走在四川省信息化建设前列的泸州而言, 和华为的合作一拍即合。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侯隽 泸州报道

责编:曹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8期)

p67 华为大数据中心立足于泸州,服务于全四川,辐射西南,为西南地区提供一站式的基础设施服务,拉动泸州产业全面升级,辐射川南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摄

华为大数据中心立足于泸州,服务于全四川,辐射西南,为西南地区提供一站式的基础设施服务,拉动泸州产业全面升级,辐射川南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泸州,号称“中国酒城”,地处四川省东南部,位于川滇黔渝四省市交界处,这里长江奔腾,沱江蜿蜒,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叠合部。

当云计算、大数据与泸州这座城市相遇,在华为的助力下,这座酒香四溢的古城迎来了一场数字化的华丽转型。

云计算、大数据焕新泸州

“以往老百姓需要跑几个部门,辗转才能办完的事项,如今一窗、一网、一人就能全部办结,我们把非涉密的数据资源都集中在华为大数据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对政务数据进行整合共享,以实现跨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极大提升了行政效率,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的理念。” 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2015年12月,泸州市政府和华为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打造四川华为大数据中心,前期规划30000平方米,部署3000个机柜。目前数据中心一期已建成投用,面积13000平方米,容纳1032个机柜,基本实现泸州市级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全部“云化”。

对于渴望走在四川省信息化建设前列的泸州而言, 和华为的合作一拍即合。

“打个比方,拿政务云来说,以往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机房和服务器,就像一个个的小作坊一样,现在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建立起来之后,就像为四川全省的企业和政府机构建立了一个大型容器,将原来分散在各委办局的数据聚集在一起。” 该项目的负责人介绍说,“当然这仅仅是第一步,叫作汇集数据;还需要第二步数据互通,我们收集数据后打破各单位的数据壁垒,最后将关键数据提取之后,共享给云上的各单位。这样各个单位之间各取所需,政府部门对各个区的情况也一目了然,可以更好调配资源。”

泸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介绍说,2015年泸州建成了全国第一个适宜人口500万的全光网大城市,2016年实现了所有行政村的村村通光纤宽带, 201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千座城市智能官网建设一期项目。

“我们下一步正在推进宽带乡村、高清泸州的工程建设,推进5G商用和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 )规模部署,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础设施。同时泸州市还要深度拓展智慧应用,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公益互联网平台建设,持续开展‘万企上云’的活动。”刘春表示。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泸州数据中心是四川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绿色云数据中心。该中心上半年经受住95亿次的攻击,安全防御体系建设完备。目前已经纳入了120多家单位,有300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将推进政务云平台、公安云平台、社保云平台、医疗云平台等一系列应用平台建设,促进大数据在医疗、健康、安全、政务服务等民生服务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升泸州装备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和研发设计水平,辐射川南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隐形冠军”企业集群

弥漫的酒香与现代科技气息在泸州交织生长,也让这座城市焕然一新。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泸州聚集了一批“隐形产业冠军”企业。

近年来,借助优惠政策和全流程服务配套,泸州吸纳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设厂,产业集群、园区建设日臻完善。

泸州市政府基于当地资源优势特点,设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江经济开发区、中国白酒金三角酒业园区和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四大园区。2017年四大园区整体收入达2248亿元,2018年预计突破2600亿元。

和某些追求吸引独角兽企业、巨无霸企业的城市不同,泸州产业园区把重点放在了培养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企业。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中小企业,他们具备一定的技术积淀,不简单依靠资本投资,我们清楚泸州的特点和优势,对泸州来说吸引隐形冠军比培育巨无霸企业、独角兽企业更具有现实意义。”刘春说。

来自深圳手机企业驰腾科技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企业,专注生产中低端手机,已实现外观开发、显示屏、摄像头、主板等全产业链生产。目前,驰腾科技创立了3个自主手机品牌,产品全部出口俄罗斯、德国、意大利和东南亚等国。2017年1月正式与泸州国家高新区签约。

驰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詹友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中国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方位智能手机市场,但还有很多国家通信比较落后,中低端、功能机的市场还很大。现在电子行业开始向西部转移,我们来泸州,一是因为泸州在政策上大力支持,比如厂房三年免租,登记办证一对一服务,后期保障到位。二是因为劳动力市场大,员工在这里生活更经济、也更安心。”

多家入驻企业负责人表示,泸州高新区最吸引他们的就是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特别是大而全的生产区和配套功能区,是很多地方都无法比的。

泸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红介绍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高新区引进智能终端龙头企业30家,总投资130亿元;依托华为四川大数据中心、北斗四川分中心、软通动力等龙头企业,集聚大数据企业20多家。

目前,在产业园区里,做汽车同步齿轮的企业,做硝化棉、射孔弹等的企业,都已形成拳头产品,单品冠军优势突出。例如合盛硅业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北方化工已是全国最大的纤维素醚研发生产基地。

七雄争霸,争当四川经济副中心

2018年6月29日召开的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确定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达州7个区域中心城市。

一场七雄争霸的竞争由此展开。

对于“全省经济副中心”的定义,四川省给出了明确的“达标量”——经济总量3000至4000亿元左右,基本相当于四川全省经济总量的10%左右。

数据显示,2017年四川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0万亿元。其中,成都以1.39万亿元,占比达到37%,可谓遥遥领先。排行第二的绵阳GDP总量为2074.8亿元,成为四川首个跨过2000亿门槛的地级市。德阳、宜宾、南充则紧随其后,逼近2000亿大关。在“1500亿”一档的泸州、达州、乐山差距并不大。

从增速来看,7个候选城市的势头均不错,都超过了成都8.1%的GDP增速,而泸州、绵阳、德阳GDP增速更达到9%。

“在白酒、化工、机械、能源四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基础上,泸州着力打造白酒、电子信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现代医药组成的‘1+1+4’三个千亿产业。”刘春认为,泸州创建“全省经济副中心”首先要围绕产业发展提升经济实力。

p69 泸州国家高新区成立于2013 年,集聚企业800多家,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200多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摄

泸州国家高新区成立于2013 年,集聚企业800多家,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200多家。(《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侯隽 摄)

和其他城市相比,泸州的竞争力在哪儿?刘春认为,一方面泸州没有放弃自己酒业中心的优势,泸州老窖2017年实现营收超过百亿元之后,通过实施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建设白酒智能酿造车间,生产效率极大提升,泸州老窖现已提出打造“浓香国酒”,“十三五”期间重回白酒行业前三名的目标。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包括像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正在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共同构建一个互联网+智能制造的组织管理体系和生态经营模式。“这些都是政府要着力发展的产业,在争创副中心的过程中将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刘春说。

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钟华贵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四川区域经济板块特征突出,就单一城市而言,目前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副中心城市。泸州航空航天产业园区采取主动走出去,与行业内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德国、俄罗斯等国家,以及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合作,进行产学研并进、政军民融合的探索。

从目前的发展势头看,泸州争夺四川省经济副中心地位的优势明显。泸州将建成相互配套的小型涡扇、涡喷、涡轴发动机生产基地;目前北航泸州研究院已经建成两个小型发动机试车台,2018年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0公斤推力的涡喷发动机将正式投产;年内,中航工业601所将生产10架无人机,西南无人机公司将交付100架无人机,其中某型无人机属于全国首发;此外,用于小型航空器和无人机的德国林巴贺活塞式发动机试制车间和办公楼已经开始基础施工,力争在2019年9月底前造出“泸州造”林巴贺发动机。

抚古追今,宋代以后,泸州一直是四川地区与成、渝三足鼎立的商业城市和都会。如今,这座以酒闻名的古老城市正在围绕“四川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集全市之力,纳全球资源,在大数据的赛轨上弯道超车。


fm

2018年第48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