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产经 > 正文

网约车“蛋糕” 车企都想尝

网约车市场越来越热闹了。近日有媒体报道,宝马在成都拿到“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成为首家在华拿到网约车牌照的外资车企,拿到牌照的宝马计划今年12月在中国推出网约车服务。从吉利集团推出的曹操专车,再到首汽集团旗下的首汽约车宣告成立,众多车企试图发力网约车,传统汽车制造商为何纷纷瞄上了出行服务这块大蛋糕?

车市遇冷,传统车企谋变

“车子不好卖了”,很多汽车制造公司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10月,国内汽车产销量延续了7月份以来的下降走势,同比降幅更为明显。10月,国内乘用车总计销售204.68万辆,同比下滑12.99%。

2018年1月至10月,国内汽车产销同比双双下降,为今年首次负增长。

中汽协对后续的汽车销售市场也并不乐观,据判断,国内今年的全年汽车产销量或将出现20多年来首次负增长。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2018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发布会上也表示说,中国汽车产销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了,低增长恐怕是未来发展的常态。

从“汽车经销商库存”上看,这种趋势同样可见一斑。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对外发布的2018年10月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88,同比上升41%,环比上升3%,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

并不只是在中国,世界范围内的车市遇冷也已成为趋势。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受交通拥堵严重、养车成本提高等因素的影响,“拥有汽车”的需求正在向“使用汽车”转变。汽车智能化时代逐渐来临,传统汽车制造商不愿只做代工厂,他们看到了风向标,主动求变。“转型”,是诸多国际车企共同的诉求。

谋定后动,布局出行服务

多家车企早已开始了行动。今年11月12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推出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3天后,广州国际车展前夕,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逸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亮相,“逸驾智能”将与本土领先的出行企业合作,布局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出行市场。而在此之前,一汽集团、吉利集团、首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车企均已布局网约车市场。无疑,布局移动出行服务市场成为车企谋转型时最好的选择之一。

不久前,普华永道旗下的思略特团队发布了一篇名为《2030年,共享出行和自动化将如何彻底改变汽车行业》的报告,其中提到,由于新技术革命,到2030年,汽车业劳动力将至少削减50%,同时,出行服务将为汽车行业贡献22%的收入和30%的利润,而新车销售将提供38%的收入及26%的利润。按照这样的估算,出行服务的利润甚至会超过新车销售。

世界范围内,传统车企都在转型路上“跃跃欲试”。通用汽车发布共享品牌Maven;大众发布第十三个品牌Moia,致力于服务移动出行;而在今年的国际消费类电子展(CES),丰田也发布了新的移动出行生态系统和概念车e-Palette。

立足自身优势,车企在出行服务领域也广图合作。不仅盯着其他汽车制造厂商,也考虑与其他企业“跨界”合作。比如,数月前,福特公司在中国与众泰成立智能出行公司,致力于为网约车运营商和网约车司机提供智能、定制化的纯电动车出行解决方案,助力中国网约车市场发展。

前路漫漫,机遇挑战并存

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市场和发展趋势,让汽车厂商坚定地迈出了向移动出行服务商转型的步伐,但转型的道路上,机会很多,风险和挑战也不少。

出行领域,从不缺少新入场的挑战者。智能化,可以说是如今车企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传统车企致力于打造在移动出行服务方向的新链条,是一次迎难而上、主动应变的尝试。移动出行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扩大,但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如何能在行业巨头的竞争压力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值得认真思考。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车企在汽车研发制造、销售及产品售后等方面拥有成熟的经验,如何能把这些经验有效地利用到降低用户出行成本、降低司机的使用成本上,仍待探讨。同时,车企还掌握着众多车主的一手数据,如何能根据数据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保证个人隐私不被泄露,也是在转型途中需要车企认真想清楚的。

目前,国内网约车市场已进入相对成熟的发展阶段,已经形成对滴滴出行、首汽约车、神州专车等主要品牌的使用习惯。新入场的车企在前期推广阶段要努力让消费者熟悉自己的品牌、信赖自己的服务。同时,在公众心中,传统车企在品质和安全方面或许拥有优势,如何有效地把车企的口碑带到提供出行服务的口碑上来,我们将拭目以待。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