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A股进入过渡期

股市已经进入“从消极到积极的过渡期”,质变是可以期待的。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5期)

A股市场跌跌不休,似乎没人说得清楚哪里是底。就算有人说清楚,也很少有人相信。那怎么办?回到最基本的常识,或许就会把问题看清楚。

不妨看看A股的常识是什么。

有人认为,A股根本不构成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事实并非如此。A股过去的走势充分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变化。

首先,中国GDP从10%左右的年度涨幅回落到6.5%附近,有人说,那也排在全球前列。然而,不要忘了,股市涨跌取决于投资者预期。经济增长预期走低,股市就很难逆势上涨。

其次,央行多年来“锁长放短”的货币操作,引发货币市场规模暴涨,在金融资源收得很紧的情况下,资本金融被严重压缩,适宜投资股票的资金持续稀缺,股市也很难上涨。即使上涨,那也是短命的“杠杆牛”。

第三,民营经济近年来出现困难,股市上涨动力缺乏。

从长期看,股市走势真实地反映了经济状况,是当之无愧的“经济晴雨表”,不仅反映了经济总量的变化情况,而且反映了经济结构的变化。所以,要改变股市现状,必须要解决上述三大问题。值得一提的是,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首先是经济基本面。尽管还有一些喜忧参半的感觉,但总体而言,积极方面更多。比如,经济与金融恶性循环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通过一段时间央行“收短放长”,金融短期化趋势已经得到一定程度遏制。实际上,M2和社融增速回落,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收短放长”的结果。1元长期资金注入会置换至少2元短期资金需求,短期资金需求减弱,将使全社会总体资金需求减少。

其次是民营经济问题也正在得到解决。尽管经济内生增长动力还不可能立即恢复,但它至少为股市提供了一个良好预期。特别是中国金融“接地气”行动之后,民营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

第三,股市所处的政策环境向好。不仅决策层频频释放积极信号,而且市场预期管理摆脱了证监会单打一的格局,变成了全体金融业的共同期许,尤其是央行加入了股市预期管理队伍。尽管个别金融主管部门面对股市还有点陌生,还不能彻底摆脱传统货币理论的束缚,但总体上已经好多了。

第四,股票市场的价值已经很高。当前,沪市平均市盈率仅略高于2014年水平,而2014年上证综指不过2000点而已。现在大量非常好的股票市盈率不足10倍,而中国最好的银行等一些金融类股票市盈率不过5倍左右,投资价值凸显。

第五,股市资金穿透式监管已让股市资金的杠杆率大大减低,资金期限大幅拉长,抵御风险的能力也随之提高。据统计,目前各类股市ETF投资正在快速增长,这说明,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潜伏,良性的境外投资者也开始探索中国股市。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股市上涨的东风是什么?资金。当前,适合股票投资的资金还不够多。尽管“收短放长”已有时日,但货币市场规模压不下去,散户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能有效提升,股市就不可能有很大涨幅,也难有很大跌幅。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市已经进入安全区,这其实是长期资金最好的进入时机。也就是说,股市已经进入“从消极到积极的过渡期”,质变是可以期待的。

责编:陈栋栋


2018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