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实地探访日立物联网工厂| 日立变身:从传统制造商到技术服务商

在应对IoT(万物互联)时代的同时,日立正在通过数字技术解决社会课题,实现更好的生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 日本东京报道

责编:曹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5期)

p60 EMIEW3 是日立研发“可与人类共存”的从事接待及引导服务的AI 机器人,服务在日本三菱集团的EMIEW3 为来访客人指引路线。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I 摄

EMIEW3 是日立研发“可与人类共存”的从事接待及引导服务的AI 机器人,服务在日本三菱集团的EMIEW3 为来访客人指引路线。(《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燕 摄)

“空己唯尽孚诚”,在东京举办的2018年日立社会创新论坛上,日立集团执行役社长兼CEO东原敏昭用这样一句话开启了他的致辞。据东原敏昭介绍,这句话出自日立制造所的创始人之一,大意是指,一个人应该把自我放在一边,才能真正理解和懂得他人。

东原敏昭表示,“空己唯尽孚诚”意味着要一直保持同理心,这与日立一直以来秉持的理念是一致的,即通过技术创新来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在本次创新论坛上,日立展出了其2016年推出的Lumada(由“illuminate照耀”与“data数据”结合而来)物联网平台的多种应用。东原敏昭表示,日立拥有100年的OT(运营技术,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制造方面)和50年的IT(信息技术)经验,如今正推动两方面技术与应用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的解决方案,连接人与物、现实与网络空间,实现更多复杂系统的实时感知、动态控制和信息服务。

在应对IoT(万物互联)时代的同时,日立正在通过数字技术解决社会课题,实现更好的生活。

应用在生产各个流程的物联网技术

IoT是“Internet of Things”的缩写,它的定义是让万物通过互联网连接到一起。物联网并不是一个新产物,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目前日立已经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了包括生产、金融、医疗各个领域。

在日本东部茨城县的日立港口附近,坐落着日立集团旗下的大甕事业所。这座信息控制专业工厂主要从事铁路、电力、水处理等社会基础设施以及制造业控制系统的开发和制造。

近年来,面对多种多样的系统设计,为了实现高效生产,大甕事业所在车间内建立起一种采用了RFID(无线IC标签)等技术的物联网环境。该事业所通过实时采集并运用作业人员(Man)、设备(Machine)、材料/零部件(Material)等信息,成功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

而实现高效生产的原因,就在于将驱动现场运转的OT(控制及运用技术)与IT(数据解析及应用技术)进行了有效结合。

在大甕事业所的车间里,高级咨询负责人藤田幸寿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演示了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印制电路板的生产车间,每一个生产台前的工人面前都有一部竖立着屏幕的机器。工人上岗之后,首先将自己的工卡放置在规定的位置,电脑屏幕上随即会出现该工人今日应该完成的工作任务;选择开始后,第一块电路板的设计图就出现在了工人眼前;不仅如此,电路板的每一个安装步骤都会随着工人的进度而有所改变,清楚显示每一条电路的链接路线。此外,在零件的摆置区域还设有感应装置,无论工人不小心拿错了零件抑或是安装错了线路,机器都会第一时间出现示警。

值得一提的是,在屏幕的下方,每一个步骤都会对应出现不同长度的进度条,提示工人完成该步骤需要完成的时间。藤田幸寿表示,这个时间的计算是通过无数次安装数据的收集后计算而成的,这样一来,如果哪一个步骤或者某一个工作台出现了延时,后台系统会第一时间收到数据并结合所有的工作台工作情况进行判断,与此同时,工作台上方安装的多个不同角度的摄像头也会将工人的动作第一时间传递到后台进行分析,这样就可以清楚判断延时的原因是什么。

“过去我们安装的时候,偶尔会出现电路图纸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某一步出现失误的情况,需要花费时间来请技术人员到现场解决问题。现在通过这套系统,技术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判断问题所在,并做出改正。” 藤田幸寿告诉记者。

记者还注意到,车间里穿梭着无数个运输着零件的小机器人。据藤田幸寿介绍,大甕事业所引进的物联网技术RFID(无线射频识别),可以对车间内零部件的所在位置进行统一管理。

上面的一幕,正是日立“Lumada”平台其中的一种应用方式——生产计划优化解决方案。据藤田幸寿介绍,采用了该方案后,现在工厂可以更加灵活地应对紧急计划调整,严格遵守标准加工时间,工厂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现在整个工厂产品的生产周期缩短了近一半的时间。”藤田幸寿说。

日立希望推动物联网服务全球化

在日立创新论坛上,关于“Lumada”的应用案例随处可见。比方西日本铁路(JR West)的人员班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地铁的班次时间安排,都引进了Lumada的应用技术。

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地铁,装在车站里的感应装置传回的人流量数据,会自动调节地铁列车的到达时间,从而减少所有乘客的总体等候时间,使得列车的使用最优化,同时实现节能的目标。

同样位于茨城县的世界著名建筑设备生产商日立建机的工厂里,记者看到了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人驾驶的卡车。据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执行役专务田渊道文介绍,这一技术的实现同样基于“Lumada”平台的应用。目前,日立建机不仅可以在自己生产的卡车上实现无人驾驶,同样可以通过云技术应用,实现不同品牌之间的信息化连接。

东原敏昭表示,目前全球都面临着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下,未来传统制造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日立会逐渐由提供产品转向提供服务,运用日立的物联网技术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日立在《2018中期经营计划》中明确表示,要通过灵活运用物联网平台“Lumada”,开展客户协创,创造新的价值,最终实现10万亿日元的目标。其中,中国作为日立集团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日立对“Lumada”平台在中国的推广情况非常期待。

据介绍,截止到2017年度末,日立集团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0410亿日元,约占日立集团全球总销售额的11%。2018年,日立在中国的销售目标是1.1万亿日元(约663亿元人民币)。日立希望通过社会创新事业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做出贡献。

今年9月,日立集团和腾讯在物联网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日立和腾讯将在智慧城市的构建和制造、物流等领域展开合作,双方将利用各自的技术和资源合作开发新的市场,除此之外,还将推动低成本、高效率和安全性的物联网环境建设。

据悉,双方的合作还包括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规划区域经济建设项目,以及“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及“网络强国”等宏大命题。


2018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4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