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垃圾分类短板仍是居民参与少

◆ 中国环境报记者李苑

南京大学的5名大学生,为了解垃圾分类在杭州真实的推进情况,利用暑假时间,整整一个月奔走在各个社区。而今,一份3万字的调研论文出炉。经过走访和调研,大学生们心心念念想要寻找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然而事实证明,这在实际生活中有点难。

当李思远用计算机绘制出杭州居民垃圾分类现状流程图时,南京大学文学院的方舟宁忍不住调侃他:“如此清晰、有逻辑地展现流程图,也只有学计算机的你了,给李思远童鞋打call。”

在选择暑期调研主题时,大学生们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垃圾分类。作为一种放错位置的资源,垃圾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意义重大。而杭州是全国垃圾分类城市的先行者,早在2015年就颁布并实行了《杭州生活垃圾管理条例》。

3年过去了,杭州市的垃圾分类现状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着眼于这两个主题,由徐翊宸任队长,方舟宁、陈奇观、娄汪扬和李思远组建的“杭儿分队”,和垃圾分类进行了一场亲密接触。

5位大学生走访了负责杭州市垃圾分类的杭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监督中心,采访了近几年因做垃圾分类而发展起来的“物尽其用”公司,也拜访了7个各有特色的垃圾分类优秀小区。“我们发现,现阶段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模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实用。以居民生活垃圾的前端分类来说,要讲究因地制宜,不同社区环境适用不同的模式。”调研报告的第一作者李思远说。

最终,他们梳理出了一份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从调研的社区中“概括”出目前居民生活的两大类垃圾分类模式:社区主导型和社区+企业合作型。

1 摸着石头过河的“社区主导型”模式

杭州是一个新老社区融汇的城市。大学生们先走访了一些老社区。徐翊宸发现,老城区主要集中在杭州市区,“这些社区基础设施较差、物业水平低,一般垃圾分类企业相对也涉足较少。” 徐翊宸说。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老小区不见得垃圾分类做得不好,社区工作者自有其高招。在大学路社区,有一个垃圾房是作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试点,在规定投放垃圾的时间段,分类垃圾桶会从垃圾房里拉出来供居民投放。过了这个时间段,垃圾桶就会“消失”,进入锁着的垃圾房里。

这个试点的垃圾房专门分配了两位保洁员和两个志愿者,在居民投放垃圾时进行分类指导。大学生调研时,正好保洁员大姐正在工作。她说:“大部分居民都是很配合的,分类做得很好,也有少部分不配合分类的,我们就会劝说和帮助他们。再不行的话,社区工作人员就会上门。”但也有一些不愿分类的“钉子户”,“没办法,只能我自己为他们分好类再投放”。

大学路社区书记张怡解释了社区垃圾分类的情况。“大学路社区是杭州市的第一批试点,前面没有人这么做过,所以每一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在另一个老社区新华坊社区,社区干部会深入居民家中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分发分类垃圾桶和垃圾袋,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对应不同的垃圾,让居民慢慢先着手开始分类,逐渐培养居民的分类意识。每个社区每天都会上传检查后的照片进行反馈,由此营造竞争氛围,对做得好的居民进行表扬。社区工作人员还去现场参观垃圾运输过程,并拍照放在社区网站上公示,以打消居民对后端混淆运输的疑虑。

最终,经过走访多家老社区,徐翊宸表示:“我们把老社区的垃圾分类叫社区主导型。”这种类型的垃圾分类一般由社区组织承担分类工作责任,主要责任人和监督人是社区组织,以基层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为主,直接责任人为物业的清洁员等。垃圾分类的宣传发动由街道、社区组织,社区相关负责人和志愿者具体推进。垃圾回收处理由政府主导的垃圾直运公司负责厨余、其他垃圾,分开运输,个体户进行可回收物分类回收。

2 积分换物激励的“社区+企业合作”模式

与新小区所对应的,是杭州在2015年后涌现出的许多社区和新型垃圾分类企业主导的新型垃圾分类模式试点。一方面结合了物联网与互联网技术,采取了智能设备、二维码垃圾袋等;另一方面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形成“桶长制”、分区责任制等责任落实新思路。

李思远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他对新小区的智能化垃圾分类很感兴趣。他发现,如海天社区和朗诗国际街区这样的新小区,一般将垃圾分类工作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运作。“公司负责投放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同时与附近超市合作,居民正确分类并投入智能垃圾分类装置中后,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积分,到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李思远说。

经过近一年的试点后,这两个社区的垃圾分类都做得比较成熟,其中朗诗国际街区还成为了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从目前参与垃圾分类的物资回收公司来看,仅仅靠可回收物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足以实现盈利,仍然需要较大的政府补贴。杭州物尽其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宋亚东说:“纸可以细分为十几类,各种药纸盒、报纸、封面铜版纸等,不同类别的纸价值不同,但是居民通常分不清楚,会全部混在一起。”物资回收公司将这些纸回收以后,最终往往按照最低的纸品价格卖给生产企业,经济收益由此也会大打折扣。

3 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普遍性依然是“痛点”

在杭州市,目前垃圾分类的试点小区大概占所有小区的十分之一,即使是试点小区,覆盖的范围也从20%~80%不等,没能实现全覆盖,尤其对一些出租户,管理上更为困难。

“我们感觉垃圾分类仍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于非居民单位,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存在责任主体较分散的情况,虽然政府已在垃圾分类流程各环节中大量投入,但要真正在社区落地仍然存在难点。不仅是居民前端分类难,而且垃圾分类各环节主体间关联性较低,难以形成完整垃圾回收产业链。”徐翊宸说。

“可回收垃圾也是现阶段分类的一个难点,由于城管部门在逐步取缔不规范的个体户回收,现在可回收垃圾中高价值回收物主要由企业、回收站等进行回收,但一些低价值的可回收物由于占地面积较大、回收利润低而很少被回收,可能会混入厨余垃圾或者其他垃圾。”娄汪扬补充说。

在陈奇观看来,垃圾分类要从无到有,形成习惯,当前也只能先通过新的利益关系去建构,积分奖励也好,熟人的引导监督也罢,都是一种利益关系的形式。目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技术上也还有盲点,只能逐步往前推进。

针对目前国内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教授刘建国认为,目前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呈木桶效应。木桶长板在于政府主导、资金保障、顶层设计、基层创新,短板依然是全民参与。而决定垃圾分类整体成效的进度快慢,主要取决于我国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和全民参与的普遍程度。“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稳步、扎实推进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政府部门、公众、企业等多方要协同起来,共同推进。”刘建国说。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