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双11:狂欢背后的泪水

钮文新

天猫2135亿元、京东1598亿元……估计,所有“双11”赶场的电商平台,其销售额总和可能会达到4000亿元,这个数字明显远超去年,而这样的销售额甚至会让许多国家的GDP相形见绌,比如某电商平台就指称,它们的2018年“双11”一天的销售额就几乎与拉脱维亚一年的GDP相仿。这当然会让电商平台感到骄傲,当然会让它们兴奋不已,甚至把酒狂欢。但是,这样的销售数据会对国家宏观经济构成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销售数据背后的利润情况如何?好像没人在乎这件事情,但这却是我们不得不关心的事情。

事实是,近年来,某个“双11”过后,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都会发生较大的“不良波动”。比如2017年,10月份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增长10%,11月份在“双11”的带动下增长到10.2%,但12月份则变为9.4%,回落幅度之大由此可见。为什么新年和圣诞节——传统消费小高峰期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额增幅回落?这当然和“双11”过度消费密切相关。

人们的消费行为是有规律的,一时间消费支出过大,未来一定减少,最终达到平衡。况且,便宜的时候购买大量消费品,随后这些东西就不必再买,消费支出一定相应减少。当然,这样的波动可能是暂时的,但危害却可能是长久的。

人们为什么要在“双11”爆买?当然是因为便宜。但这样的便宜背后很可能伴随着“挥霍性消费”,因为便宜所以不在乎。现在的家庭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过去饭后擦拭餐桌是使用抹布,而且是重复使用,但现在,顺手抻出几张餐巾纸就把桌子擦了。为什么?方便,但更重要的是“双11”买了大量便宜的抽纸。慢慢的,这样的消费习惯养成了。这是消费升级吗?也许,但这样的消费升级会给环境带来多大压力?毕竟,造纸是高污染行业。

当然还有快递的包装物,一方面是造纸和塑料行业在环保压力下的供给有限,一方面是消费量与日俱增。这必然导致价格大幅上涨。据报道,“双11”的前一个月,大量用于包装的瓦楞纸,全国价格由去年10月14日的每吨3105元,涨至今年10月12日的每吨5300元以上,涨幅达70%。这些瓦楞纸箱到了消费者手中有什么用?最后都变成了各个社区某个角落的一道“臭烘烘”的景观,而与之相对的是,包装物所形成的垃圾数量年年大幅递增。从这个角度看,电商提供的消费,是不是环境的“灾难”?

更严重的问题是,我们为这样的商业方式付出巨大环境代价的同时,整体社会利润大幅下降。“双11”这一天,在打折价的情况下,4000亿元销售额预示着多少社会利润的丧失?我们假设这些折扣都是真实的,假设平均30%的折扣率,那将意味着1700亿元的社会利率消失。不知将有多少企业为之财务状况恶化,不知有多少企业员工为之无法加薪甚至失业。

电商平台把这个利润计算为中间商的利润,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看问题,因为无论什么利润都是社会总利润的组成部分,都是社会发展、经济健康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试想,一个没有利润的社会将是怎样的景象?谁还有足够的实力去投资未来?所以,为维系国家这个经济组织的健康,不能允许“用一时之利绑架消费者”而对全社会经济长远发展的根基构成威胁。

比如日本,它的人口密度与中国相似,也非常适宜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它绝不能无序、无度地发展。因为,日本有个《大店法》,它要求任何大型商业开店都必须征得周边小店的同意,以此保护小店铺正常营业和收入。电子商务在日本的发展当然也逃不过《大店法》约束,所以,尽管日本电子商务发展速度远不及中国快,但它却是建立在传统便利店所形成的短途物流基础上的商业模式,并促使传统商业获得了巨大的管理优势,形成传统商业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良性循环、共同发展。可见,日本电子商务是通过提高传统商业效率以谋求自身的发展空间,而绝不是恶性侵吞传统商业利益,甚至击垮传统商业作为自己生存的基础。

利润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关键动力,它永远是买卖双方利益平衡的结果。但如果有一种机制,让全社会所有商品信息实现最为充分的透明和对称,那理论上说,整个社会利润将无限趋近于零,社会发展动力也将无限趋近于零,那该如何评价商品信息的充分透明和对称?换一个角度,社会付出了成本和代价,就应当为社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而社会成本越来越高而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却越来越低,那这个经济将完全不可持续,这恐怕也是社会经济管理的误区。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