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今年A股上市公司回购情况盘点

今年A股回购总体情况:回购升温,但回购金额占总市值比例比美股低17倍。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中国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孙庭阳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44期)

10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公司法》的决定。其中,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进行的修订,证券市场反应强烈、表现乐观。其后一周,沪深300指数大涨3.67%。

多家券商研究员认为此举将利好股市。如华创证券研究所王君分析说,新规体现了政策层面对上市公司股份回购的鼓励支持,长期来看,对于A股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市值管理和股权激励将起到积极作用。

实施回购,花掉的资金源自上市公司,全体股东按持股比例共同享有这些资金的权益。 A股上市公司中,大股东持股比例最大,实施回购,其所减少的权益也最多,不到股价跌至特别难看时,大股东难有启动回购的积极性。只要是大股东推动的回购,往往能够快速实施。再加上A股公司追求“做大”,资本越大似乎预示着公司越牛,送红股转增股本盛行,公司自身也没有回购瘦身的欲求。

不过,实施回购,减少上市公司手中现金,相当于提高了财务杠杆,将提升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对于中小股东而言,回购将提升每股价值。

不过,在肯定新规对上市公司利好的同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经济研究院盘点年初以来各公司回购操作对股价的影响发现,回购方案透明度、回购比例(回购上限金额占总市值)高低、回购上限价格幅度(回购上限价对比市价)大小等,各上市公司之间有很大差别,从而回购操作对各家股价的影响也有天壤之别。

今年A股回购总体情况:回购升温,但回购金额占总市值比例比美股低17倍

截至10月26日,共581家公司实施股票回购,占A股当前总市值的0.06%

7月5日,深交所公告称,支持具备条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依法合规回购增持股份。随后,上交所也表示,将继续支持具备条件的沪市公司,积极通过增持、回购等方式,提升投资者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今年9月初,证监会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案》草案公开征求意见,也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股份回购制度修法建议。

10月26日,《公司法》修改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修改前的《公司法》,上市公司可应用回购的情形较少,回购方案须经股东大会批准,流程较长。而且,回购股必须在一年内注销或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时间紧凑。因此,上市公司实施回购时多有掣肘。

修改后的《公司法》,新增了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用于发行可转债、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三种情形可实施回购。因这三种情形回购,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会议决策即可,省去了此前股东大会决议的程序,同时还延长了回购股东持有期限:从回购完成到实施完成,可在3年内转让或注销,比此前的时间大大延长,降低了运作门槛。更值得注意的是,修改后的《公司法》强调,以上回购要通过公开交易进行,避免了定向回购可能伴随的利益输送,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有券商研究报告认为,对上市公司而言,本次修改赋予了公司在股票回购上更多的自主权,有利于公司维护企业价值、推行员工激励长效机制,将鼓励更多公司回购。因为新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自由流通量降低的担忧,公司也不再有压力要在短时内永久注销股票。

10月30日,证监会发布声明,创造条件鼓励上市公司开展回购和并购重组。

今年三季度末, A股全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MRQ)为24.57 万亿元,占同期总资产的 11.66%;而美股最近披露的报告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资产的5.25%。据兴业研究公司测算,假设现金持有占比超过8%的公司将超出部分用于回购,共有2212家上市公司可进行回购,总金额达3.49万亿元,此回购金额对于46万亿总市值的A股,提振效应明显。

成熟市场中的回购对A股有借鉴意义。在美国市场上,以回购代替分红,是比较普遍的资本运作方式,上市公司回购比例也远超A股。

例如,今年6月份,耐克公司(Nke.N)公布了为期4年的150亿美元回购计划,均摊至一年,相当于每年回购37.5亿美元。其过去一年净利润为40亿美元,也就是说,基本上将净利润都用来回购了。

再如,2017年,标普500成分股中,共有191家公司发生回购,涉及金额约5850亿美元,占全部成分股流通市值的2.3%。截至今年9 月30 日,美股 2018 年已执行的股票回购金额达到 3920 亿美元,约占美股当前总市值的 1.12%。

当然,A股市场今年回购也升温,只是仍有巨大空间。2016 年、2017 年,A股实施回购金额分别为 109 亿元、92 亿元。今年回购活跃度明显上升,截至10月26日,A股共有581家公司实施股票回购,回购金额299 亿元,相比前两年有大幅提升,但占A股当前总市值比例仅为0.06%,与美股相比差17倍以上。

回购动力:中小公司强,大企业动力弱

6月以来实行的主动回购中,500亿元市值以上公司占比仅3.07%

6月以来实行的主动回购中,市值150亿元以下的个股占87%(此类公司市场总占比82%),500亿元市值以上公司占比3.07%(此类公司市场总占比3.52%)。

《公司法》修正案通过后首个公告日(10月28日),超40家A股公司积极响应回购。其中,16家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按回购规模上限合计,约为62亿元。

10月30日,中国平安(601318.SH)公告,“将由股东大会授权相关机构和人员在不超过公司发行总股本的10%的授权额度内,制定回购具体方案”。按照11月7日的市价及股本计算,此次回购或达1200亿元。

A股市值最大百家公司占到了市场总市值的48.63%,但仅有排名第5的中国平安、第21的美的集团、第73的陕西煤业在实施或行将实施回购。这百家公司自年初以来,股价腰斩者有3只,跌幅超过30%的有20只,1/3的公司股价跌幅超过上证指数。

券商股是今年股价下跌重灾区,七成券商跑输大盘,三成券商股价跌幅超过30%,但只有方正证券(601901 .SH)和东吴证券(601555.SH)启动回购。两公司市值排名都在百名之外,回购方案与每股净资产也都有关联。

10月18日,方正证券(601901 .SH)收盘4.63元,在仅比三季度末公司每股净资产高两分钱时(较年初已经下跌32.8%),启动回购操作。

10月27日,在公司股价连续多日远低于每股净资产后,东吴证券宣布在每股6.8元以下回购(今年三季度末,东吴证券每股净资产恰好是6.8元)。

以上两券商启动回购,是对下跌的股价做出积极应对,同为券商股的其他公司表现则显得消极。

如果以市价跌破净资产为参照,10月30日,海通证券(600837.SH)、光大证券(601788.SH)的股价都已经低于每股净资产;如果按照股价跌幅对比,财通证券(601108.SH)、浙商证券(601878.SH) 、第一创业(002797.SZ) 的跌幅远超方正证券。至11月7日,未见到以上公司回购的预案。

市场人士分析,小公司或是因股票质押、员工持股等压力,或是公司大股东在公司开始回购前就已自掏腰包增持上市公司股票,市值管理压力比较大,因此有启动回购的动力;大公司多是央企或国企,管理层对于公司市值的敏感度不是很高,市值管理压力也较小,相应地启动回购的动力也较弱。

回购方案诚意当先,股民用脚投票

金发科技、兰州民百股份大涨,旭光股份、大族激光则大幅下跌

年初公布回购计划并实施的回购中,有些公司回购方案吸引力较大。

金发科技(600143.SH)回购金额区间为10亿~20亿元,占总市值比例达10%~20%(编者注:比例高预示着对持股增量资金多) 。金发科技是国内最大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改性塑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

10月19日,金发科技收盘价为3.67元,创出上市以来新低,且低于每股净资产,动态市盈率只有13倍。公司推出的回购价上限较当时股价高60%。回购预案公布后,10月22日、23日,金发科技连续两天涨停。

兰州民百(600738.SH)的市值只有40亿元,三季度末账面却囤积了20亿元货币资金。推出回购预案前的9个交易日内,兰州民百股价跌幅达28%,净利润增长的利好也不能止住下跌的步伐。10月18日晚间,公司控股股东提议回购,10月22日公司发布回购预案,拟回购1亿~5亿元,占市值的2.5%~12.5%,此后其股价止跌回升。

赛轮金宇(601058.SH)在今年2月13日宣布将花费1亿~3亿元回购,但当时面临“15赛轮债”余额7亿元提前清偿问题,于3月20日终止实施回购。由于公司二季度、三季度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流超过往年,三季度末手持现金应付债券还本付息及回购绰绰有余,赛轮金宇于10月30日重启回购,回购金额2.8亿~4.725亿元,回购价上限比现价高50%。公告日当天,赛轮金宇股价上涨4.5%。

但并不是所有的回购都带来股价上涨。相比以上回购预案可预期公司,有些公司的回购方案却难以让市场看到诚意。《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回购上限在2亿元以上公司(109家)中,有22家并未公布回购下限,只公布了“回购总金额不超过××元”,给自己留下了巨大的可活动空间。实际执行时,哪怕公司只回购了一手股票,也可以说履行了义务。市场上的投资人面对这些未给出明确预期的股票,多数会选择远离。

例如,旭光股份(600353.SH)3月22日公告实施回购,回购上限2亿元,占公司总市值10%,但最少回购金额未公布,对股价的提振效应大打折扣。公布预案的次日,旭光股份股价下跌8.31%。虽然旭光股份确实做了回购操作,到9月8日时,回购股份数量已经占到了总股本的3.4564%,但此时股价比公布回购方案时已下跌22%,并没有明显的止跌作用。

类似的还有鼎龙股份(300054.SZ)。4月24日,鼎龙股份宣布回购最高1亿元,此后又将上限提高到4亿元,但均未公布最少回购额。8月9日至11月3日,鼎龙股份虽累计回购1.48亿元,同期内股价却跌了38%。

另外,有些公司虽公告了回购下限,但上下限之间活动区间巨大。大族激光(002008.SZ)回购区间为0.5亿~20亿元,回购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09%~3.75%,公布后市场反应平平。自预案公布日到第一次实施回购日,大族激光股价跌了近20%。截至11月1日,公司共支付4.9亿元,几乎是下限的10倍回购,股价才有转暖迹象。

大北农(002385.SZ)在4月份称将斥资0.5亿~3亿元回购。相对于刚过百亿元的市值,其回购上限颇有吸引力,但下限太低。在股价跌破前期平台(编者注:股价线在离均价线较近的地方进行长时间横向整理,后向下跌破)后,公司在7月10日将回购上限提高到10亿元,但下限仍旧没有提高。实际上,公司确实投入真金白银做回购,到10月19日时,总计回购了3.47亿元,但股价较提高回购上限时又跌了20%。

回购速度快慢不一:有的雷厉风行,有的拖拖拉拉

均胜电子已累计回购15亿多;佳士科技两个月回购不到300万元

推出回购方案,多数公司在6个月或12个月内实施完毕。如果只是公布方案高调,实际回购时拖拖拉拉,则难以激起市场热情。到现在,数家公司虽早已推出回购方案,但投入回购的真金白银进展缓慢。

均胜电子(600699.SH)已经累计回购15.55亿元,在今年实施回购的案例中,位列总额第三名,是积极实施公司代表。这家公司5月23日通过回购方案,金额为18亿~22亿元,按照上限算,占当时总市值8.86%。在6月20日至10月29日间,公司分7次累计回购15.55亿元,并且,与多数公司回购股份将用于支付股权激励不同,均胜电子回购股将全部注销,可切实提高每股收益水平。

p63

桂林三金(002275.SZ)两个月只回购815万元,堪称回购进度最慢公司。公司在8月下旬开始回购,总额不超过2.5亿元,回购上限价仅比当时市价高12%。在10月初股价下跌逾10%、跌破维持了3个月的股价平台后,公司在10月29日回购98.52万元,到11月2日累计回购815万元,与其所说的回购上限2.5亿元对比,差距巨大。

克明面业(002661.SZ)在4月公告称将实施回购,回购价格上限却定成12元/股。6月上旬回购开始时,其市价约为15.2元,公司称“可能面临回购期限内股票价格持续超出回购价格上限等风险,而导致本次回购计划无法顺利实施”。

6月15日克明面业股价跌停,16日再跌6.25%,其后多次跌破12元。然而,10月9日之前,公司只回购了496万元。10月23日,公司将回购价格上限提高了一点点,到12.5元,依然低于市价。截至11月2日,公司再无新增回购操作。距离2亿元的回购上限差距不小。


 

2018年第4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4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