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联合发布研究报告为中国水治理出谋划策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11月7日在京共同召开联合研究项目《中国水治理研究》成果发布会,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的专家参会。报告指出,有效管理稀缺的水资源,对于中国实现持续经济繁荣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愿景至关重要。中国在用水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然而,与新时代的目标和要求相比,还需要创新性政策、创新和激励机制,在国家和地区范围加强和更好地整合水资源管理,提供更多的环境用水,扩大使用市场机制促进用水效率提升,采取具有变革性影响的思路治理水污染。在面对这些挑战时,中国的经验也会对全球讨论做出重要贡献。

联合报告研究了在中国快速发展情况下水资源管理的关键问题,提出水治理的新思路方法,这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及在水短缺情况下实现经济增长与用水需求增加之间的平衡的宗旨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指出:“中国水治理所面临的形势不断变化,所应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所追求的目标越来越宏大。报告构建了中国水治理体系框架,并设计出了中国水治理的政策工具箱。我相信,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于进一步提升中国水治理能力与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世界银行东亚太平洋地区副行长维多利亚·克瓦表示:“水资源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报告将中国的经验与世行的全球知识相结合,为加强水治理以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框架。中国管理水资源发展的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可以为化解威胁经济进步、消除贫困、和平与安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风险所做的努力提供指导。”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人口的21%,却只有世界淡水资源的6%。在过去50年里,中国在水资源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中进行了大量投资,在供水、灌溉、防洪和水电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但是,中国仍然面临水量和水质的严峻挑战。快速城镇化使得各行业的用水需求不断增长;水污染对人民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城镇化和日益增长的用水需求给生态系统服务造成巨大压力;水资源分布不均和降雨量变化大,使中国大部分地区遭受干旱和局部地区缺水的困扰;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供水、卫生和防洪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偏低。

近年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试点,旨在应对诸多与水相关的挑战,包括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生态退化以及洪涝和干旱风险及其影响加剧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立了三个主要控制目标,即“三条红线”。“三条红线”和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政府的首要政策重点。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又进一步强调了建设美丽中国以满足公众对改善环境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的目标。

鉴于中国实行新的增长模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报告建议采取新的水治理战略,包括水治理改革的五个重点

1. 强化水治理的法律基础。须对2002年最后一次修订的《水法》进行修订,以反映中国水治理中新出现的原则和挑战。中国已经建立了很多水质标准,但须加强现有水质标准的执行,并解决跨行政区的问题。市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重要、最活跃的水市场之一,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的现有规定会很有裨益。

2. 加强国家和流域的水治理。考虑到水资源的跨部门特性,中国可以考虑建立一个高层次、跨部门的协调机制,由与水治理相关的主要部委代表组成,这样有助于协调政策努力,推动形成共识,确定国家战略重点并指导流域委员会。流域委员会提供了一个水资源和集水区的独立管理机构。在规划、协调、实施、执法和融资等关键领域,应赋予流域委员会更大的权力并给予明确界定。将省级河(湖)长制与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正式关联起来,可有助于河(湖)长制的制度化。

3. 完善和优化经济政策工具。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水价和水权交易等经济政策工具,可以促进更可持续和高效率的用水。还需要收集更多的实证数据来评估这些经济政策工具的效果并进行调整。报告建议从四个方面完善“三条红线”的目标制定,增强中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创新性融资机制也可以更好地配合协作省和行政区达到国家目标。

4. 加强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业已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景更增加了实施中的紧迫性。中国须更多地采用绿色基础设施的方式管理洪水,并试用水污染物排放许可交易。报告强调了加强对面源污染的政策关注和探索替代性金融机制的必要性,并建议探索针对生态用水制定“三条红线”目标。

5. 加强水数据收集和信息共享。建立国家水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加强各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协作,支持水行业的创业、创新和科学发现。报告建议提高公众意识和加强公众参与,公众参与不仅有助于减轻水质监测的工作压力,还可以推动建设“节水型社会”。

该项目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专家共同完成。同时,该研究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充分听取和吸纳了水利部、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的意见建议。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