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引入第三方机制,十堰治理五河有新招

科技日报记者 刘志伟

“过去因为河道气味难闻,靠近河道边的居民一年四季都不敢打开窗户,现在,河道成了风景,空气清新,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居民沿着河边散步。”日前,十堰市张湾区宣传部副部长刘涛在犟河边向记者介绍“五河治理”取得的成效。

十堰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坝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被亲切地称为“北方的水井”。为让一库清水永续北送,十堰“守井人”深耕环境保护建设,成了全国治水护水的典范。

十堰汇入丹江口库区的12条河流,在2012年前有神定河、泗河、剑河、犟河、官山河5条河流水质不达标。其中神定河污染最为严重,沿线仅排污口就有393个,风险点数以万计。

“最难治的河,我当河长!”时任市长张维国主动“认领”了神定河。2008年十堰探索实施“河长负责制”,2012年启动“五河治理”,5位市级领导各担任一条河流的河长。

治污先得查找污染源。5年里,张维国每个月至少到神定河调研一次。神定河全长56公里,很多河段没有路,别说行车,连步行都难。一趟下来,鞋子、裤腿沾满了污水、污泥。

现任湖北省政协副主席、十堰市委书记张维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问题决不能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

2013年,十堰市启动编制城区5条河治理方案。当年底,《五河治理方案》通过国家7部委评审。“十一五”以来,十堰筹措52亿元资金,先后兴建污水处理厂94座、垃圾处理厂38座,污水处理能力、污水处理设施密集度位于全国地级市前列。

十堰市环保局副局长夏涛说,仅解决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还不够,还要解决污水处理厂“吃不饱”“吃不了”这个全国性难题。2015年,十堰在全国率先实施第三方治理机制:全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的污水垃圾处理、建设管理运营,全部托管给第三方。

针对工业企业多、废水集中处理难的问题,在湖北省率先开启了工业污水处理产业化之路,将东风公司十堰辖区内63家涉水企业、66个污水处理站,以打包方式统一由东风水务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将污染治理推向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

十堰西部垃圾场渗滤液处理一直无法达标,2014年8月十堰市与北京排水集团签订协议,将垃圾渗滤液处理厂交给北京排水集团托管运营。北京排水集团接收后,将自主研发的芮诺卡“红菌”(即厌氧氨氧化)脱氮专利技术成功运用于垃圾渗滤液处理,不仅实现了达标排放,此项技术还在全国实现了领先。

十堰市现任市长陈新武说,治水5年来,十堰通过市场引入第三方治理机制,吸引北京排水集团、碧水源集团、深港集团、首创集团、东方园林集团等一批国内知名生态环保企业入驻十堰,全国200多名环保专家融入十堰各领域污染治理之中。全球污水处理传统主流工艺30多种,有26种在十堰有效应用,十堰成为全球污水处理技术“博物馆”。

2017年,全市污水处理达标运行天数百分之百,处理污水1亿余吨,出水水质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实现了企业污染风险科学管控、污水处理成本有效降低、环保执法难度大幅下降的多方共赢目标。

如今,官山河、剑河、犟河已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质,神定河、泗河达到“水十条”要求的阶段性水质目标。十堰“五河”治理经验成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的样板和典范,得到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环保部等六部委的充分肯定。


(网络编辑:刘冰倩)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