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人工智能给媒体带来全方位变革

主持人 卢新宁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人民网10月30日电(记者 燕勐)2018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对话会:人工智能与智慧媒体于今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国媒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流媒体负责人、人工智能领域国际知名专家和企业等应邀参加,共同聚焦人工智能与智慧媒体,共商媒体融合发展的“智慧路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卢新宁在会上致辞。卢新宁表示,人工智能给媒体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一个新的智慧媒体时代正在到来。

卢新宁说,以印刷报业为起点,传媒业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媒体变革主要体现在形态和载体的变化,直到互联网的实现,让传媒业经历了几百年未有的变局,而人工智能又让这种应用大大增强,牛津大学的一份报告说人工智能已经在传媒业广泛应用,已经有多个维度,比如个性推荐、新闻采编、审核把关,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给媒体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一个新的智慧媒体时代正在到来,作为媒体从业者有必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理解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在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新闻帮助人们从外界获取信息,感知外部的世界,媒体人做的工作是传媒信息,帮助公众建立对环境的认知。互联网的实现让万物都是媒体,也让万众都是媒体,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拓展,传播信息的主体大大增加了,智慧媒体的时代出现使人之间的信息交互发生更大的变化,从鼠标到人脸识别,把人们的媒介生活更加个性化、分钟化、场景化、体验化,也给新闻生产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作为传统媒体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是我们共同面对的课题。

第二,客户需求和媒体价值如何实现平衡,算法推荐是最令人瞩目的方式。你在网上找一个茄子,你看到的颜色都是紫色,算法推荐了内容分发的精度,这个技术将可能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我们要看到兴趣不应该是新闻获取的唯一维度,算法在实现个性化的同时,并不应该替代群众价值的选择,否则不可避免带来低俗信息的泛滥,对于媒体而言,如何在个性需求和群体价值上实现新的平衡,这是我们绕不开的。

第三,媒体平台如何实现信息聚合和甄别,从全球范围来看,数亿规模的网络平台越来越具有媒体性质,而具有内容生产优势的主流媒体也在纷纷尝试搭建自己的传播平台。可以预见媒体的平台化和平台的媒体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虚假的信息、低俗的信息是我们这个内容平台上最大的隐患,传统媒体时代我们靠人工审核、编辑和把关,我们有一套成熟的机制和做法,但是在智能媒体时代,面对通过聚合和用户上传产生的海量信息,再大的人力难以满足信息。如何通过人工智能进行信息的有效鉴别,这将是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第四,机器和人如何实现协同,有人说智能运用于新闻业,我们这些媒体人有可能会失业,我不会那么悲观,因为新闻涉及到社会认知和人生感悟。我曾经举过例子,在四川九寨沟地震之后我们写出了第一篇文字。机器提升效率,而我们这些媒体人秉持自己的新闻理念实现媒体的公众价值,这对新一代媒体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不仅传递价值还会学会使用机器,这将是未来媒体人必须拥有的新能力。

基于这些考虑,人民日报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今年上线新媒体平台,到现在为止吸引了上万家内容创作者,我们也推出人民日报的创作大脑,正在研究个性化推荐和价判断的党媒算法,努力推进人民日报媒体方阵走向智能化。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