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微吧 • #环月旅行,这次靠谱吗?#

有钱真的能“上天”?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9期)

近日,马斯克旗下公司SpaceX签下第一单私人月球旅行合约,将用BFR(大型猎鹰火箭) 在2023年送日本亿万富翁、日本最大时尚在线网站Zozotown创始人前泽友作往返月球,有望成为近半个世纪以来首位乘坐SpaceX公司的BFR绕月飞行的人。

对此,既有网友认为这是环月旅行To C的商业化曙光,也有网友担心技术不够成熟,甚至2023年就“上天”可能会引发悲剧。

焦点一

有钱真的能“上天”

@皮皮秀:这位即将环月的富豪叫前泽友作?对,“钱则有座”!

@品个球的新番:不仅有钱,而且有勇气。但没经过长期专业训练,体质受得了吗?

@无敌XQT:除了安全性欠考虑其他都蛮酷的,希望能安全回来。

@瑶瑶:2017年就有类似的新闻了,当时是说上去两个人,后来就没消息了,感觉是拿几年后才发生的事情做营销。SpaceX最近天天上新闻,商人啊商人。

@王祥宇:SpaceX因此获得了一大笔研究经费,前泽有作也可以实现自己环游月球的梦想,环月旅行可以提高自己公司的知名度,还可以激发自己以及同行的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心寂无谓天籁:他带了很多艺术家,返回地球后以此进行创作,这收益应该不少吧?

焦点二

SpaceX的技术可能还不够

@一个稍有常识的人:不管最后的星际旅行乃至星际殖民是不是由SpaceX实现,但他们的愿景和规划,将人类带入了新的视角,让人类对自身的能力有了更加不可思议的认识,这和过去天马行空的星际旅行幻想有着质的区别,因为这一次,让人类感觉到距离真实是那么接近。

@陈险峰:载人航天所要求的高可靠性,SpaceX目前并不具备。并且这种可靠性的提升,对系统复杂性有质的影响。如果要在几年之内,使系统具备载人航天的要求,马斯克很可能必须转向传统航天系统工程的方法。从现在SpaceX火箭的成功率来看,还差得很远,这也意味着成本和时间的不可控。

@庞之浩向:SpaceX提出的太空旅行计划,看起来确实非常振奋人心,而且成功的话,将使其资金问题得以缓解。不过,要实施一个太空旅行,需要具备三要素,即技术、资金和时间表,但从SpaceX目前的准备情况来看,环月旅行还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初步“计划”,未来马斯克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焦点

商业航天步入加速发展期

@DeepTech:商业化资本的注入无疑是这场革命最大的看点。且不论美中俄、欧日印等国官方纷纷提出重返月球计划,单单是商业公司的项目就有如SpaceX、Moon Express、Blue Origin、iSpace等多方竞逐。像此次日本富豪前泽作对SpaceX的资助行为一样,市场上的钱进入到商业航天市场中,更有利于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芒果ki:将来回望现在,会发现商业资本的进入,是新一轮航天热潮的最初推动力。有幸能经历一次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航天狂潮更疯狂却又更理性的航天探索热潮。

@落霞不归:除了SpaceX,蓝色起源、维珍银河等亦将目光投向太空旅游市场,这些民营火箭公司的加入将降低太空旅游的成本,比如亚马逊CEO贝佐斯的“蓝色起源”也瞄准了登月,美国休斯敦太空旅游公司Axiom Space计划在2020年推出国际空间站旅行业务等,简直就是科技大佬们的商业航天对决啊。

编辑:牛绮思


fm

2018年第39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