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甘肃 > 正文

刘举科:破解两条线困境,推动绿色甘肃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经济网讯 在近日召开的第二届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论坛上,甘肃省政府参事刘举科先生主持论坛分专题对话第三场之高质量发展,并提出破解困扰甘肃省发展的两条线困境,推动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刘举科参事主持2018年第二届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论坛分专题对话之三:高质量发展。摄影 李开南

刘举科参事主持2018年第二届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论坛分专题对话之三:高质量发展。(摄影 李开南)

胡焕庸线与甘肃发展的两条线困境

“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最初称“瑷珲—腾冲一线”。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后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线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西半部面积占全国的57.1%,而西半部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5.6%,8.9%的耕地,只产生4.3%的国内生产总值。胡焕庸线西北侧地广人稀,受生态胁迫,其发展经济、集聚人口的功能较弱,总体以生态恢复和保护为主体功能。

刘举科参事表示,甘肃由于受胡焕庸线和我国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地理气候分布线的影响,人口经济和生态环境以及城镇化发展受到了很大制约。甘肃省除小部分长江流域外,大部分地区处于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性气候区域。年降雨量400毫米,是树木能够生存的最基本条件。

甘肃省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和经济发展方式较为粗放,加上环境保护历史欠账较多,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保护形势依然严峻。并且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甘肃88.7%的国土面积纳入了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甘南州99%的区域属于禁止、限制开发区域。大多分布在胡焕庸线两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大西部"范围。自然资源开发受到禁止和限制,造成甘肃省自然生产力急剧下降。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与自然生产力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它不仅指社会生产力,还包括自然生产力。与自然环境保护与建设补偿、资源型企业、污染企业的转型改造、退耕还林还草移民安置、扶贫攻坚等交织在一起,致使部分社会生产力受到影响,这两方面的主要原因造成甘肃省自然生产力急剧下降、社会生产力受到影响,致使我省目前经济发展受到很大影响。

基于此,刘举科参事表示,甘肃省目前发展的主要矛盾是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破解两条线所带来的发展瓶颈和困境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刘举科参事认为,贯彻“五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方针;确立“生态立省”、重点突破战略是破解甘肃省发展瓶颈的正确选择。走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培育协调发展,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同时推进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为此,他提出,必须是在“全面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同时也必须要有新时代的“重点突破”,“生态立省”构筑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做贡献;建立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体化发展。重点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难点是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建设所需水的问题以及城镇化建设。

构建“四屏一廊”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

构筑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立现代生态经济体系、推进城镇化建设速度是我省目前急需解决的三大难题。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既是当前国家生态安全建设需要,又是我省生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怎样构筑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什么样的生态安全屏障?

刘举科参事认为,构建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评价标准,对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安全等级指数进行评价,力图使生态安全状态保持在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有益区间内;对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力图把各类开发活动严格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对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区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力图使生态安全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对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现状、进展、成绩、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跟踪研究甘肃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进展及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充分借鉴和汲取生态屏障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好经验、好做法、好模式。

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甘肃省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十三五”实施意见》,根据甘肃发展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家“两屏三带”规划甘肃功能区细化为覆盖全省的“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布局。即河西祁连山内陆河生态安全屏障、南部秦巴山地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甘南高原地区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陇东陇中地区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和中部沿黄河地区生态走廊等“四屏一廊”布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定位。

提出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思路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生态安全目标,构筑西部生态屏障,实施‘四屏一廊’工程,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生活”。建立了甘肃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标准及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建设“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的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评价结果主要反映的是资源与环境对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能力。对甘肃建设“四屏一廊”生态安全屏障区域重点生态修复工程进度进行跟踪研究,提出指导性建议。

构建甘肃现代生态经济体系

2018年2月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推进绿色生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实施包括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农业、中医中药、文化旅游、通道物流、数据信息、军民融合和先进制造产业等十大重点工程。在发展布局上,将按照不同区域特点,建设中部绿色生态产业示范区、河西走廊和陇东南绿色生态产业经济带。

关于如何建立促进甘肃发展的现代生态经济体系,刘举科参事认为,应以这个发展规划为抓手,积极构建生态产业体系,走具有甘肃特色的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崛起。是我们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作战图和施工图,是指导我省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据和实现绿色发展崛起的纲领性文件。

推动“一带一路”城市群建设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刘举科参事表示,《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着力打造向西开放大门户。以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统领,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速度,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充分发挥国际国内雁阵模型优势(劳动密集型产业区域转移),加快承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速度,做大做强甘肃省生态产业。实施新型城镇化建设工程。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城镇布局,做大中心城市,做强以县城为主的中小城市,做特小城镇,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国际上没有一个低城市化国家实现现代化的。2017年我国城市化率达到58.52%,甘肃城镇化率只有46.39%,相差12.13%个百分点。刘举科参事表示,如果把“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主要标志的话,可以说,我省的现代化进程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差10年左右。

今年3月1日,国务院批复了《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兰州—西宁城市群(简称“兰西城市群”)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跨省区城市群,人口和城镇相对比较密集,水土资源条件相对较好,自古以来就是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地,在维护我国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据介绍,“兰西城市群”规划构建“一带双圈多节点”空间新格局。以点带线、由线到面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加快兰州—白银、西宁—海东都市圈建设,重点打造兰西城镇发展带,带动周边节点城镇。

刘举科参事认为,这将促进我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地实施。推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培育协调发展,推动“一带一路”城市群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幸福美好新甘肃。(李开南)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