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国家的较量

面对新的无限可能,各国准备好了吗?近期,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共同推出了《2018 年“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状况报告》以帮助各国了解其目前对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程度及相应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媒体合作伙伴,《中国经济周刊》现摘录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fm

2018年第37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7期)

 

9月18日至20日,世界经济论坛第12届新领军者年会在中国天津召开,本届年会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的世界经济论坛峰会。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打造创新型社会”,首要议题是探讨由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基因编辑等新兴技术驱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社会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决策者们在制造业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不确定因素。物联网、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机器人技术和增材制造等迅速涌现的技术正在推动新生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而这些技术和商业模式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制造业。

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教授指出:“目前,世界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这一变革对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整个世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但我们深知,它不仅蕴含着无限可能,也会催生巨大挑战。”

面对新的无限可能,各国准备好了吗?近期,世界经济论坛与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共同推出了《2018 年“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状况报告》以帮助各国了解其目前对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程度及相应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经济论坛的媒体合作伙伴,《中国经济周刊》现摘录报告的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如何评估一个国家制造业准备状况?

59 个指标、4 种典型国家分类

新兴技术正在推动新生产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发展,这些技术和商业模式将从根本上颠覆制造业。在这种情况下试图通过低成本制造业出口模式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策略在近期技术变革的冲击下显得岌岌可危。

《2018 年“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状况报告》(以下简称《准备报告》)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各国在多大程度上做好了准备,以及有多大的能力可以重塑制造业并从其持续变化的特性中得益。具体来说,国家对于塑造制造业的未来的准备程度体现了该国把握未来制造业机遇、降低风险、应对挑战的能力。

《准备报告》由两部分组成:制造业结构(即该国当前的制造业基准)和制造业驱动力(即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动制造业体系转型的关键因素)。《准备报告》对 100个国家和经济体进行了评估。该评估测试由59个指标组成,基本涵盖制造业驱动因素及要素结构。

《准备报告》根据驱动因素对于经济复杂性的重要性,给予了不同权重。

16-1

鉴于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制造业及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准备报告》没有制定各国全球排名,而是根据各国制造业结构与驱动因素加权得分将所有国家分成 4种典型:

16-2

领先国家:目前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强劲,对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程度高。同时,领先国家面临未来冲击风险的经济价值最大。

传统国家:目前拥有强大制造业基础,但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不佳,存在未来发展风险。

高潜力国家:目前制造业基础有限,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得分较高,表明其存在制造业发展潜力,但取决于国民经济优先发展次序。

初生国家:目前制造业基础有限,但在制造业驱动因素方面表现不佳,对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程度比较低。

未来全球制造业发展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25个领先国家占据全球制造业增加值3/4以上

《准备报告》从制造业驱动因素与组成结构两个维度,以 0(最低分)至 10 分(最高分)制评估了 100 个国家与经济体的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状况。

17

从全球结果概述看,在受评估的 100个国家和经济体中,有25个领先国家、10个传统国家、7个高潜力国家/经济体和 58个初生国家。评估结果显示,所有国家在塑造制造业的未来范式的准备与塑造方面均大有可为。比方说,无论是在制造业驱动因素还是组成结构方面,没有哪个领先国家达到了满分标准。

此外,这项评估强调了各国之间差距扩大的可能性,凸显了靠制造业单打独斗实现包容性增长将会遇到的种种阻碍。在比较不同地理区域和经济收入群体准备程度时,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

对塑造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程度最高的国家集中在欧洲、北美和东亚。20个领先国家位于欧洲和北美洲,5个在东亚。除了中国和马来西亚以外,所有领先国家都是高收入国家。这是因为相较于低收入国家而言,高收入国家的劳动力属于相对重要的一项生产成本,高收入国家更有可能利用新兴技术获得更大的生产力收益。总体而言,25个领先国家已占全球制造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三以上,并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出色表现。而这可能会导致全球制造业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刘冰倩)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