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增加有效投资,当下要补哪些短板?

为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公共投资的原则是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找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短板,精准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汪红驹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35期)

今年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97316亿元,同比增长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5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1.4%,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的影响,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比上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信心不足,下行压力继续增大。因此,下半年有必要通过补短板,扩大有效投资,以实现稳投资和稳增长目标。

对于竞争性市场投资领域,应尽可能优化市场环境,按照市场规律,清理僵尸企业,为投资不足的领域腾出更多资源。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客观存在,公共投资仍存在巨大需求。为防止杠杆率和金融风险过度上升,公共投资的原则是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找准公共投资领域中的短板,精准投资。

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升级的方向补民生短板

目前,虽然我国国民收入总量高,但人均收入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根据世界银行2018年7月的统计,2017年美国人均国民收入58270美元,排名第8,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8690美元,排名第70位。美国1975和1976年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为8530美元和8980美元,因此目前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大致相当于美国1975—1976年的水平。

美国过去40年的发展经验清楚显示了消费升级的变化趋势。从价格角度看,过去40年,大学学费、其他学校费用和幼托、医疗保健价格上涨较快,公共交通、住宅、食品与饮料、家用能源价格涨幅次之,新汽车、教育与通信、服装价格增长缓慢,玩具、电视价格则出现了大幅下滑。

因此,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今后我国从传统消费品向服务消费转变的趋势将日趋明显。旅游、养老、医疗和教育等是我国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国这类产品的供给相对短缺,并且质量不高,迫切需要通过增加投资来增加供给和提升质量。不过,这类产品呈现准公共产品的特征,在供给主体的确定和提供方式的选择上,仍然需要精巧的设计,避免低端重复和无效投资。

根据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补科技创新短板

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全球技术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工业4.0、“互联网+”等创新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全面渗透和深度应用进入新阶段,催生了大量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和新业态。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8全球创新指数(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对126个国家创新能力的排名情况看,我国整体创新能力排在第17位,已跃升至全球较高水平,但仍逊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

现实情况是,我国核心关键技术仍存在短板,需要坚定不移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补上科技创新短板。通过奖励、补贴和优惠贷款等方式持续加大对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引导资金流向关键技术研发,培育长期投资动能。资金流向关键技术的研发,虽然不能直接形成固定资产投资,但是却可以为企业节约其他领域的投资资金,并且一旦形成技术突破,更是会带来一波规模可观的产业投资。

根据经济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补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今年上半年,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同比增长7.3%,增速比1—5月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1和13.8个百分点。不过同时应该看到,基础设施虽然是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但仍有巨大的投资空间和潜力,未来基础设施投资仍将会保持较快增长。

我国仍然处于经济空间调整和城市化大发展的时期,需要建设的重大项目仍然有很多,优先安排农林水利建设、交通通信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物资储备建设等关系长远国计民生的项目。对于各地重复建设的低效或者无效小项目,则应进一步增强管控,一方面为国家或省级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留下空间,另一方面避免地方的无序举债所带来的过大债务压力。

根据绿色发展理念补绿色经济短板

绿色发展的推进路径主要包括:污染减排与治理、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绿色城镇化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发展绿色环保产业这四个方面。水污染、大气污染防治与工业、农业、居民生活、城市基础设施等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涉及广泛。绿色城镇化是“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发展的一个全新的领域,包含了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宜居城市、海绵城市等丰富的内容,具体推进措施,可以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应结合自身产业结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发展绿色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新兴节能产业、旅游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有效投资的空间布局,补区域经济短板

今年上半年,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5.5%,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1%,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4%,东北地区投资增长6.3%。目前我国城乡之间、东中西部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加上经济结构调整不同步,投资增速存在差异是正常的。下半年扩大有效投资应结合城乡经济发展、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阶段和实际需要,优化投资空间布局。

在东部沿海省份和经济发达地区,部分城市人均收入已经步入发达国家标准,应遵循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推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在沿海地区推进湾区建设。大力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建设,将城市发展从点升级为面,一方面缓解中心城市的发展瓶颈和压力,另一方面带动周边城市升级,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城市间要素合理流动,推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特大城市内部,不搞撒胡椒面工程,而是按照钉钉子精神,集中资金有计划、有步骤依次重点改建扩建交通拥堵节点、地下管网、优质教育和医疗资源等基础设施,彻底解决百姓出行难、教育难、医疗难问题。

中部地区仍处于经济增长速度较高的阶段,有效投资应继续推动产业转移和城乡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和农业产出效率。

在西部地区,应着重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和人口流动的规律及趋势,合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西南省份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诸多短板,而贫困人口数量也居于全国首位,通过基建投资破除发展瓶颈制约,也是振兴西部、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此外,还要建立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稳定房地产投资。当前地价泡沫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负担,现阶段应想方设法降低增量土地的成本价格。要维持房地产投资不受房地产交易量下滑出现大幅下降,应开征房地产税,消除地方政府因担心土地财政收入下降而带来的阻力,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

编辑:牛绮思


 

2018年第3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3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