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特稿: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中非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新华社洛美8月29日电  特稿:相知相交 天涯比邻——中非交流互鉴硕果累累

新华社记者肖玖阳

汉朝张骞通西域,非洲香料异兽随着阵阵驼铃传入中华;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华瓷器与丝绸乘风破浪抵达非洲……

如今,“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中国与非洲的交流互鉴。纵使远隔万水千山,有着深厚历史情谊的中国和非洲人民,在交流中加深了解,拉近着彼此心灵的距离。

传统友谊讲一个“亲”字

无论是中国还是非洲,都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想当年,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联合国”;想当年,60多位中国员工为修建坦赞铁路长眠非洲大地……中非友谊,情真意切,源远流长。

今年,年近古稀的坦桑尼亚老人穆卡亚谷出了一趟远门。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只为寻找他的中国朋友、上世纪70年代坦赞铁路援建者老杨。时隔半个世纪,穆卡亚谷依然清楚地记得老杨如何教他学中文和打算盘,送他军用水壶,为他挂蚊帐,找中国医生给他看病……

当穆卡亚谷得知,老杨已经于2013年去世后,难过得掩面而泣。好在,这次中国之行让他见到了坦赞铁路的其他中国援建者,他们问候、拥抱、叙旧,仿佛回到了激情燃烧的青年岁月……

长久以来,中非人民讲一个“亲”字,双方有着天然的亲近感。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就像温暖热烈的阳光;中国人民对非洲人民的无私帮助就像源源不绝的泉水。

多哥乒乓球国家队教练奥迪勒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接受过中国教练的培训,还在1971年去北京参加了乒乓球邀请赛。“那年我只有11岁,是所有参赛者中年纪最小的,但我却战胜了很多对手。”

那次北京之旅让奥迪勒爱上了中国。她说,中国人勤劳友善,虽然不富裕,但人们总是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她。“我和同样来中国参赛的非洲朋友骑着自行车穿行在北京郊外的田野,金黄的麦田旁,行人们向我们微笑,那种温暖的善意让我一瞬间就爱上了中国。”

亲戚越走越亲。近年来,中非已建立130多对友好城市,每年赴非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中非青年大联欢、中非智库论坛、中非媒体合作论坛等人文交流活动陆续成功举行……在双方的频繁互动中,中非友谊之花更加灿烂。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