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公司 > 正文

比亚迪王传福: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比亚迪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孙冰) 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创新创业热土上,诞生了一批非常成功的中国公司,比亚迪就是其中之一。

王传福

王传福(孙冰 摄)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比亚迪感触很深,因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没有深圳就没有比亚迪,因此,我们的感受尤为不一样。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最先给了深圳一个市场化环境,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的经济,过剩就要竞争,竞争才会让企业有压力,有压力才能不断创新。竞争带来短期的压力和长期的繁荣。”8月26日,比亚迪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天也是深圳特区成立38周年的纪念日。

创新是深圳和比亚迪的基因

1995年,王传福扔掉了北京的“铁饭碗”,南下深圳下海创业。从一个只有20人初创团队的“作坊公司”,发展为今天拥有全球员工22万人、市值过千亿、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国际高新技术企业。23年时间,比亚迪从一家手机代工公司、电池公司,逐渐发展成为横跨IT、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四大产业的企业集团,其新能源车足迹已遍布全球6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

“我本人90年代也是在北京,在一个研究院任职,也挺好,铁饭碗。但是那时候我们也是年轻人,我们不安现状,就跳出来,到了南方深圳,这里有公平竞争的环境,又是特区。当时有一些兄弟们加入比亚迪,都是放弃铁饭碗,辞职来创业的,至少要在收入上给兄弟们交代。”王传福如是回忆当初“下海”时的心路历程。

但没想到,抱着“想做点儿事情”的简单心态,王传福和比亚迪赶上了一个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深圳的飞速发展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一个奇迹的同时,也孕育出了比亚迪、华为、腾讯等一批深圳企业的创业发展传奇。

开放、创新、包容的深圳为比亚迪的成长提供了土壤和环境。“改革开放给了中国人机会。当时深圳是一个小渔村,谁也想不到今天能发展得这么好,2000多万人的城市,经济一枝独秀。比亚迪也一样,就因为改革开放给了比亚迪机会,比亚迪才做到新能源汽车全球销量连续三年冠军。”王传福表示。

“创新是深圳的基因,也是比亚迪这样的深圳企业的基因。就是因为深圳的土壤让我们这些企业茁壮成长。”王传福说,深圳市政府非常重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在比亚迪发展的过程中,多次给予扶植与帮助。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创新基因。

在王传福看来,创新有很大风险,创新很累很难,如果没有压力,大家可能都会选择安逸的生活、安逸的工作,做同一款产品,每年做同样的事情。就是因为有了竞争的压力,就必须去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为了生存去创新、为了发展去创新。

比亚迪的初心是通过创新解决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根本改变,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空气污染和交通拥堵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那我们怎么解决?”王传福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比亚迪的初心就是通过创新解决社会问题。”他说,“我们就要用技术、用产品来解决社会问题,在解决社会问题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发展自己,而且是通过创新的方法来构建解决方案。”

机动车是导致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元凶”。在所有的机动车中,公共交通车辆数量占比不到2%。但由于日均行驶里程很长,排量也很大,所以,公共交通车辆的尾气排放比例非常惊人,相当于整个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的1/3。另外1/3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来自于占比仅为20%的物流车、环卫车和渣土车等。一辆渣土车的尾气排放,相当于70辆私家车的尾气排放。

比亚迪唐

孙冰 摄

早在2011年,比亚迪就在全球率先推出“城市公交电动化解决方案”,提出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推广纯电动巴士和纯电动出租车,现在这一解决方案已经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在我国多个城市推广,并逐渐成为全球共识。

除了公共交通之外,比亚迪还在积极推动物流、矿山、机场、环卫等各种领域的车辆采用电动车。2018年7月,全球首批500辆比亚迪纯电动智能渣土车在深圳开启规模化示范运营。

王传福认为,电动化会首先在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领域普及,接下来就是私人乘用车。实际上,乘用车的发展也非常迅猛。“汽车行业电动化的趋势已经很明显,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势头非常好,汽车电动化的速度要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快。因此,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百年不遇的机遇,在这次重新洗牌和换道加速的过程中,抓住抓住机会。”王传福说。

在王传福看来,接下来五年,将会是行业发展的关键期,行业会出现两极分化,强者越强,弱者可能就淘汰了。

用“云轨”再造一个比亚迪

对于城市交通的未来,究竟是车轮上的城市?还是轨道上的城市?王传福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像深圳这样的城市,不是堵在主动脉,而是堵在微循环。”而这也正是比亚迪开发中运量和小运量的轨道交通的重要原因。

王传福认为,很多一二线城市虽然有地铁,但仍然面临交通拥堵问题,主要原因是:作为主动脉的地铁难以覆盖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城市需要不同运量、不同制式的轨道交通协同发展,需要打造大、中、小运量匹配的轨道交通网络。

2016年10月,比亚迪发布跨座式单轨“云轨”,正式宣布进军轨道交通产业。云轨属于中运量的轨道交通;轨道可架设在绿化带上,在低空运行;更为惊人的是,云轨造价仅为地铁的1/5。

云轨

云轨孙冰 摄

“比亚迪可以利用中运量和小运量的轨道交通,在空中打造一张密密麻麻的轨道交通网络,实现500米就有一个轨道交通口。这样,整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可以通畅、高效地运行,重新充满活力。”王传福说。

据记者了解,截至2018年7月,比亚迪跨座式单轨“云轨”已获全球100多个城市的市政府领导进行了调研,在国内已有多个城市签署云轨合作,银川花博园段云轨线路已经通车运行。

此外,比亚迪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与巴西、菲律宾、埃及、摩洛哥、柬埔寨等国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比如,2018年5月23日,比亚迪中标巴西巴伊亚州轨道交通招标项目,工程将分两期建设,一期约4.6公里,二期约15.4公里,预计分别在2020年年中和2020年年底建成通车。

比亚迪当初决定造车的时候,遭遇了不少的质疑和反对,但一路突出重围, 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翘楚;而从汽车到轨道交通,无疑又是一次冒险。“比亚迪希望用云轨在轨道交通领域再造一个比亚迪。”王传福信心满满。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