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经济 > 产经 > 正文

助推军民融合与智能制造 融融网亮相首届智博会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谢玮)8月23日至25日,中国首届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下称智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作为航空工业集团唯一的军民融合平台,融融网代表集团在展会亮相。

此次智博会由重庆市政府、科技部、工信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主办,以“智能化: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为主题,旨在推进落实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融融网在展会上的亮相,全方位展示了航空工业在多个领域的科技新突破,以及互联网东风下的军民融合发展新业态。

多元素展厅 展现智慧航空科技

融融网所属的航空工业集团整个展区以航空蓝为主色调,布展面积约两百平方米,共设立数字航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及融融生态圈等4个主题内容展区,集中展示航空工业在航空科技、工业支撑、军民融合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本次参展口号为“智慧航空科技,赋能经济生活”,结合图片、视频、实物、模型等多种元素,立体化、全方位的展示航空工业以物联网、大数据等为突破口的前沿科技进展,以及融融网利用科技与互联网力量支撑军民深度融合的未来愿景。

实践军民融合 助推智能制造

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社会各界对军民融合的关注热情持续高涨,军民融合发展逐步走向深入。

然而,在军民融合的两端,两个参与主体的诉求、认知和理念有所差异,给军民融合发展制造了无形的“门槛”。在“军”的一端,国防科技工业体系首先强调保军责任,而部分军工集团自我配套、自我封闭的体系仍未改变,对优势民企“参军”的大门半遮半掩;在“民”的一端,地方政府急于发展经济、片面追求高附加值产业的聚集效应,民营企业参与热情虽然高,但其要求产品成本低、市场回报快的盈利特点,与军品科研生产投入高、周期长、限制多的特点完全不同。

军民融合无疑是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唯有敢于自我革新、同时兼备打破门槛的勇气与智慧的军工企业,才能承担起这项历史重任。

融融网正是以军民融合“去门槛”为己任,是航空工业首家以标准服务、质量提升为基础,为政府机关、军工企业、民营企业等客户提供线上咨询、资源共享、需求对接、交易撮合等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融融网在“军民融合”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手段,以线上模式为企业提供如:可靠性仿真检测分析系统(RASO)、标准统一检索数据库等相关工具及标准等资源,助力企业完成技术与创新能力的提升、标准与装备质量的把控,快速提升装备制造业质量,助推智能制造,促进“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贯彻执行。

此次智博会突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口号,这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之一,这一概念与融融网依靠大数据与移动互联网推动军民融合领域高质、深度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

会上,融融网向用户详细介绍并展示军工标准、搜课在线、元器件大数据及工业软件等方面资源。布展筹备阶段,融融网展台前已经吸引了不少用户驻足。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