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宏观 > 宏观 > 正文

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现场直击 | 中国的智慧城市什么样?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姚冬琴|深圳报道

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说:在21世纪初期,影响世界最大的两件事,一是美国的新技术革命,二是中国的城市化。

“如果当这两件事同时在中国结合发生,世界将如何变化?这就是中国的城市智能化+经济智能化,它将推动21世纪中国的城市如何实现大进步?”8月21日,在深圳举办的2018(第四届)中国智慧城市国际博览会(下称“智博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抛出了这样的问题。

在本届智博会上,来自中国工程院、国家部委、各省市的嘉宾,以及英国、韩国、日本、新加坡、俄罗斯等国的外宾,分享了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实践经验,奉献了一场关于智慧城市的思想盛宴。

9

姚冬琴 摄

各地建设智慧城市热情高涨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的城市化引起全世界关注。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蓬勃发展,茁壮成长。智慧城市作为一种新的现象,正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实践和普及。

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副主任彭森在本届智博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各地的建设热情日益高涨。截止到目前,全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以上的地级城市和32%的县级市,总计大约500座城市已经明确提出正在建设新型智慧城市。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城市标杆,深圳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深圳市市长陈如桂表示,智慧城市代表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新潮流,承载着科技改变生活的新期待,也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推动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新变革。

“深圳市委市政府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部署、来推进,进一步加快完善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服务基础设施,全面推广掌上政府、指尖服务、刷脸办事。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基本建设地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平自选生活,努力实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我们希望通过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进一步带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城市发展的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精细化、品质化和智能化水平。”陈如桂说,在深圳,集聚了华为、平安、腾讯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他们为深圳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坚实基础。

本届智博会的主办方之一,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马明哲在会上表示,发展新型智慧城市,其关键在于利用创新及科技解决城市发展挑战,提升城市管理成效,改善市民生活品质,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让营商环境更加友善、让市民生活更加幸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平安作为全球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在做好金融主业的同时,我们本着服务国家、服务实体、服务经济、服务大众的理念,利用多年来积累的金融和医疗科技,包括智能认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等领先的科技,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助力赋能。”马明哲介绍说,经过多年的探索,平安构建“1+N”智慧城市完整平台体系。它涵盖智慧政务、智慧财政、智慧民政、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房产、智慧环保、智慧养老、智慧口岸以及集合性信息平台,现已在全国超过100个城市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和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政府提高城市管理和运营的效率,为市民提升了城市生活和服务的体验。

例如,在智慧交通领域,平安助力深圳交警五一期间试行大鹏半岛“预约通行”管控方案,实现管控区域内通行量同比下降27.5%,交通警情下降90%;在智慧医疗领域,智能疾病预测平台实现深圳流感预测准确率超过90%;在智慧财政领域,累计为南宁市国有企业直接节约融资成本达到1.29亿元。

中国智慧城市需要什么样的模式创新

在本届智博会上,部委领导、行业专家、权威学者及业内人士,就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思想的交锋。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谈到,近年来国内在多个领域积极探索和实践智慧城市建设,呈现出起步较快、途径多样、效果较好的特点。不过,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顶层规划不足或信息孤岛留存、民众获得感较低,信息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这是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破解的难题。

“这说明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的科学规划、超前思考,统筹协调,充分应用新的先进信息和通信技术,推动城市管理与运行更趋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让城市发展更便捷、更安全、更高效。进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与可持续成长。”何华武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表示,对城市管理问题,中国和西方有相当大的差异。中国城市领导所负的重任,不仅是城市的生活,还包括城市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绿色化,甚至农业现代化等。这使得中国市长考虑智慧城市的时候,不同于西方的市长,这也是中国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挑战。

潘云鹤指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途径与西方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提出智慧城市,已经完成城镇化和工业化,而中国正是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高潮中,同时推行智慧城市。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看来,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终会引领世界潮流,会从传统的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传统的房地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智慧发展模式演进。在变革中促进中国的信息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区块链在世界上领先,因为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市场。

但他同时指出,目前很多地方发展智慧城市存在误区。“现在很多政府理解智慧城市更多强调政府办公系统的运转,这当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数据开放,提高政府的效率,但这是不产生收益的,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浪费。”李铁认为,更重要的是,智慧城市应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只有面向C端,面向社会,才能敏感地去体验到需求带来的变化,会推动技术变革。

本届智博会也为行业搭建了分享与切磋的平台,吸引了诸多智慧城市行业龙头企业参与其中,集中展示前沿技术与最新应用成果。

其中,中国平安发布的国内首个“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及解决方案,引起广泛关注。“1”即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N”则是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民政、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养老等。

平安智慧城董事长兼CEO俞太尉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智慧城市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上。信息化如果是1.0版的,智慧城市应该是2.0版的。

“信息化建设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信息孤岛’——每一个系统都是垂直的,横向不通。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如果信息化系统本身不通,又怎样实现万物互联呢?”俞太尉介绍说,平安提出“1+N”的框架,利用平安云把后台打通,形成互联互通,不光是纵向到底,还要横向到边。

“现在我们帮一些省市做智慧城市建设,首先是帮助做好顶层设计,一定要注重整体性。各地各部门对此都非常重视,理念和平安的理念是相通的。”俞太尉说。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