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广东 > 正文

广州科创战略升级:2020年战略新兴产业要破1.5万亿

记者 杜弘禹 实 习 生 王扬扬 广州报道

“千年商都”广州正谋求在科创浪潮中崭露头角。

近日,《广州市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下称《行动计划》)已获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

这份即将出台的《行动计划》,对近年广州持续推进的科创战略进行了系统化和全面升华,并提出新的建设目标、产业方向和行动重点。

广州明确,力争在2020年初步建成、2025年基本建成、2035年全面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具体目标包括到2020年末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要突破1.5万亿元,R&D经费占GDP比重要提至3.0%等。

为此,广州部署了五大重大行动,包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科技产业创新主体培育和创新产业新支柱构筑等,对应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科创活力、产业竞争优势,以及科创服务和辐射等核心机能。

受访专家分析,广州的科技创新在一线城市中表现相对较弱,当前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日渐显露,因此近年广州对此倍加重视。广州科技创新有短板亦有优势,从此番部署来看,广州既着眼于补短板、提能力,亦希望推动自身优势科创能力与产业发展更紧密融合,激活新动能。

科创之城战略再升级

广州明确了又一个城市发展目标,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这也是近年广州不断推进的创新发展战略的延续。近年,广州致力于向“科创之城”转型,并先后提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等发展定位,进而以此统筹推进各项创新发展举措。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次广州提出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方面明确立足国际的站位,另一方面则将创新焦点锁定在科技产业上。

早前公布的《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草案中,广州首次将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纳为城市性质之一。

近年无论是基于自身还是受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引导,广州均希望能更好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国际竞争。广东重点布局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中,科技产业亦是主线。按规划,广深科创走廊到2050年要建成国际一流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行动计划》表示,广州要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关键核心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发展动能转换,打造全球创新资源聚集配置枢纽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引擎。同时,要坚持创新发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科技产业创新更有针对性,方向明确,也更符合广州当前发展实际和需求。广州基础创新能力相对突出,但却一直没有很好带动产业发展,当前急需推动创新进入产业、应用层面。近年广州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更突出科创支撑的重要性。

广州市社科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分析,产业应该聚焦两方面,一是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导,通过科技创新孕育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二是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力,激活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创新发展的潜力。

广州的目标是,通过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富有广州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同时,按“三步走”策略,2020年末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并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时成为重要“创新极”;2025年基本建成,并成为科创领域代表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引擎”;2035年全面建成,并在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时成为比肩全球创新城市的“领头羊”。

《行动计划》还将2020年的目标细化,强调创新型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创业创新人才更加集聚和创新中心门户地位日益显著四大维度,并且还逐一设置量化目标。

比如,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要突破1.5万亿元,形成5个超两千亿级产业集群;R&D经费占GDP比重达3.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4%等。

“广州‘三步走’战略与国家规划相对应,节奏较为合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胡刚认为,当前阶段广州重点或应聚集政策框架和人才两方面。

2020年科创企业要超20万家

围绕目标,《行动计划》提出将实施五项重大行动,包括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创建行动、科技产业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创新产业新支柱构筑行动、综合性国家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共建共享行动和开放创新新格局拓展行动。

胡刚分析,这五项重大行动较为全面地给出了广州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路径,分别指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科创活力、产业竞争优势,以及科创服务和辐射等核心机能,明显侧重科技产业创新。

广州明确要集中力量把体现国家战略的大科学装置、大科学研究中心、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和各方面创新资源聚集到当地,争取建设能够代表国家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家实验室,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并跑、领跑核心关键技术突破。到2020年末,力争筹建国家实验室1家、建成广东省实验室3家;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建设诺奖创新中心10家,世界一流大学2所。

近年广州已有相应动作。2017年底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实验室揭牌,为广东省首批4家省实验室之一,以建设国际一流实验室为目标。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此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广东希望首批省实验室所在城市率先将当地科技基础设施和企业基础、应用基础研究需要对接起来。

对于企业,广州要培育扶持企业创新主体快速做大做优做强,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大幅提升。至2020年末,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万家,科技创新企业超过20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0%。

彭澎指出,广州要解决高校科研院所多,但科技产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问题,要把企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核心其实就在于产学研的结合存在瓶颈,难以释放应有的创新效益,因此未来要进一步鼓励推动多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包括促进大型龙头企业科创能力提升和鼓励中小企业加速科技创新驱动发展。

与此同时,《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构筑创新产业新支柱,目标是到2020年末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15%。

广州提出,创新产业“七路并进”,具体将着眼未来发展,把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筹划布局,打造产业发展新支柱。

“北京、上海、深圳早已将创新性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支柱,广州反应相对较慢,也导致今天需要通过政策来力推。”胡刚说,这将是一个艰难过程。

彭澎认为,广州此番部署较为全面,但关键在确保能落地实施,一些重点企业和项目引进后如何落地生根才是未来政策重点。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duhy@21jingji.com)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