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河南 > 正文

王立峰:“驻”进群众心里的第一书记

“我们引进投资500万元养牛场项目正在建设;引进的扶贫车间箱包项目,资金已经到位,各项手续已经办完,明天就可以开工了……”一见面,王立峰说起扶贫工作如数家珍。

2017年11月,按照河南省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王立峰到伊川县平等乡上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派驻的第三任书记。上元村虽然实现整体脱贫目标,但距来驻村时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为此,王立峰感到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在对上元村20多天的走访了解后,王立峰认为:经过三年帮扶,上元村集体经济由刚开始的一穷二白达到了目前的20万元,但要想早日让全体村民甩掉贫困帽子,过上小康生活,仍然要走好壮大集体经济之路。

1 王立峰调研上元村“扶贫驴”的生长情况

王立峰调研上元村“扶贫驴”的生长情况

在乡党委、村两委的支持下,王立峰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市场调研,上洛阳、到郑州,托朋友、找同学,发信息、打电话,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适合上元村脱贫的产业项目。不久,三个项目相继引进来了:引进的投资近500万元,规模达500头的养牛场,可直接带动20户贫困户就业,每户年增加收入8000元;为村里建设的伊淼泉净化水厂,这个惠民项目投产后,不但能带动4户贫困户进厂务工;村民每年还可以限量免费领取净化水;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建设的扶贫车间,引进箱包加工业务,可使村里富余劳动力不出家门进车间务工,实现家庭增收。

2  王立峰所在单位“六一”到上元村看望小学生

王立峰所在单位“六一”到上元村看望小学生

王立峰说:“壮大集体经济只能鼓了村民的口袋,而要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就要下大力气抓好民生。”为了实现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王立峰跑县城、下乡里,使得一个个民生工程在上元投资落地:投资16.8万元建成的医疗卫生室,实现了村民小病不出村即可就医目标;投资13.6万元,完成了上元小学(幼儿园)破旧校舍的修缮,购置了新课桌、新凳子,为小学生创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投资36万元,建设总面积1600平米的上元综合文化广场马上开工,将为村民提供一个文化休闲的场所;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为全村外墙体绘制了宣传画,在村中栽种了800多棵行道树,房前屋后栽种了月季花……为让村里的农产品卖个好价钱,他协调派出单位,利用过年给职工发福利的时机,将村里的花生、粉条、芝麻等等收购一空,销售收入达17万元。

上元村悄然发生着变化:村民的口袋越来越鼓了,村容村貌越来越美了。这些背后,是王立峰的辛勤付出,既要抓好集体经济项目、民生工程建设,又要解决村民遇到的难题。当听说贫困户董雪竹家的房子马上就要坍塌,立即赶到她家里进行查看,用手机拍了照片后,又马不停蹄来到平等乡危房办汇报情况。很快,为其申请的20平方米安全住房下来了……

王立峰像枚转动的陀螺,每天奔波在村里村外,老家汝阳县近在咫尺,但是为了驻村,他已有好个月没有看望在老家居住的老母亲了。前些日子,王立峰的手机突然有个语音提示,二姐在微信里告诉他八十多岁老母亲腿不慎摔骨折了,这已经是母亲第二次骨折,有可能将永远都站立不起来了,他这才放下工作,驱车赶到了医院。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一脸痛苦的样子,王立峰心里越发感到愧疚。作为儿子,天天奔波在扶贫第一线,而年事已高的老母亲却没时间照料。现在老母亲正在输液消炎,后天就要做手术了。但王立峰知道,村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处理,他只在医院陪护母亲一晚上,给母亲交了医药费后,就又匆匆赶回了村里。

“下一步,我们要积极争取上元村土地提质改造项目获批,使现在的‘望天收’土地改造能水浇的良田;下大力气继续引进项目、改善民生,尽一切力量为村民多办实事,如期完成整体脱贫目标,早日让村民过上小康生活。”对于今后的工作,王立峰信心满怀。(葛高远 董俊峰)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