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长期资金正在扩张之中,中国股市艰难上涨

钮文新

这样的情况我们期待已久。至少,三天连续出现很不错的上涨,而随后的两天缩量小幅的调整也还健康。怎样的动力支撑?基础货币投放。我们看到,今年以来,尤其进入7月份以来,央行又是降准,又是5020亿元的MLF投放(实际6、7两个月,央行总共释放9000多亿元的MLF),这都在释放基础货币,尽管也存在部分对冲的问题,但“收短放长+长期流动性释放”毕竟是极好的做法,长此以往,将大幅增加适宜股票市场投资的资金规模。实际上,金融危机期间的美国就是这样做的,只是规模要比我们大得多,可预期性要比我们明确得多。所以,中国不仅要这样做,更重要的是“可预期性”,让市场打消中央银行浅尝则止的顾虑。

有人说,基础货币投放不是放水吗?其实一直以来,大家对“货币之水”存在严重的误解。真正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所以“不搞大水漫灌”中所说的“水”应当指M2,而未必就是央行发行的基础货币。在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看来,基础货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国家资本金”,国家经济、金融杠杆过高之时,必须加大基础货币投放,即“国家资本金”的投放,用资本金数额的大幅增加逐步降低全社会的资本充足率,这就是降杠杆的根本之道。

M2=基础货币×货币乘数,而货币乘数则代表金融杠杆率。正因如此,在M2不变的情况下,基础货币越多(或少),货币乘数越小(或大)。因此,为了减低货币乘数,央行在管住M2前提下,大幅增加基础货币是完全正确的选择。因为货币乘数还有一个名字叫“金融杠杆率”,所以,央行通过释放基础货币去降低货币乘数,实际是降低金融杠杆率的根本举措,它不仅不会导致通货膨胀,但反而会加快中国降杠杆进程。

现在有许多分析文章认为: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以及中央稳杠杆的提法,以及实际减低“资管业务紧缩”力度,都以为是降杠杆止步,甚至以为是加杠杆动作,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实际并不真懂货币,而犯了读数过浅的错误。实际上,只要把中国M2增速稳住,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本身就是去杠杆。

美国也是这样的做的,连续6年基础货币极致性的量化宽松,并没有使美国金融杠杆增加,反而大幅降低,货币乘数从危机前的8.93倍降到2016年底的2.98倍。

那大量释放基础货币对股市有什么好处?这就牵涉到一些金融常识。实际上,M2越高,而央行不愿注入基础货币,那GDP增长所需要的货币从何而来?当然是银行更多地创造货币,那将是通过提高货币乘数推高M2。但这样的做法意味着货币流转速度越来越高,金融期限越来越短,整个社会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越来越严重,这些其实都是杠杆的表现形式。表面看,M2很高,金融流动性大得不得了,但因为都是短期资金,而长期资本越来越少,这样的金融环境既不适宜实体经济发展,也不适宜股票股票市场发展,所以,央行能够认认真真地压低货币乘数,扩充长期资本规模,那对股票市场当然是大好事。

从两个月以来的货币市场看,一年期shibor已经从年初的4.7%附近下降到7月26日的3.81%附近。这说明:央行一系列操作已经使得金融市场短期资金需求大大降低,同时也说明:金融市场中长期资金不断扩张。应当看到,就目前的杠杆水平估测,每增加1元一年期以上的中长期资金,金融市场将减少4元以上的短期资金需求。

当现在时间还短,如果长期以往,坚持加大中长期基础货币的投放力度,必定会为中国股市提供一个更加有利的货币环境。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