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文化时尚 > 正文

依托文明对话和文化吸引(国际论坛)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相交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文化,区域开放包容的关键也是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经阿中双方共同商定,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将于7月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20多个国家的代表将与中国同事齐聚北京,讨论巩固阿中传统友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共同关心的议题。这个消息令身处阿中交流之中的我们振奋,也触发思考:双方应如何进一步弘扬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不断增进相互间的关系注入新基因?

在阿中长达2000多年的交流史中,文化交流是双方相知、相融、相交最为深刻的领域,也是追溯历史最为久远的。阿拉伯最早记载有关中国的古文献是埃及人托雷美于公元前150年撰写的《地理书》。中国史书《史记》《汉书》最早记载了有关阿拉伯地区的内容。中国西汉的张骞奉命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国通往中亚和西亚的古商道。“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这句阿拉伯古语正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相对闭塞的年代,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阿中双方取长补短,把各自的发明创造无私地传给对方,促进阿中文明走在世界前列。

然而,近代以来,阿中文化交流一度相对停滞。近代的中国,因长期闭关锁国导致封闭落后,被西方列强用炮舰打开国门,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走上复兴之路。进入近代——尤其是20世纪的阿拉伯地区,石油资源的开采引来列强觊觎,并沦为大国的角力场,直到二战以后敲响殖民主义的丧钟才有所改观。20世纪50年代开始,反对霸权主义、实现独立自主发展的共同诉求将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阿中互信合作依旧以文化交流为先导。文化交流密切则促成互学互鉴,成果异彩纷呈。

近年来,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并力促阿中共同弘扬丝路精神、深化双方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古丝绸之路重焕生机。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是稳定阿中关系的“压舱石”之一,也是促进古丝绸之路沿线各文明交流互鉴的催化剂。以文化为基,谋求对人类共同精神财富的认知感、归属感,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经济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一共同的认知,正走进古丝绸之路沿线。在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国与国相交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文化,区域开放包容的关键也是文化上的兼收并蓄。

阿中双方依托具有历史积淀的文明对话和文化吸引,不断谱写着相知相伴的美好篇章。

(作者为约旦首都安曼市文化局局长)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