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重庆 > 正文

【招商引资篇】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两江新区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

经济网讯 国家级新区、中新(重庆)示范项目核心区、重庆自贸试验区核心区的叠加,无疑为两江新区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助推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而这些利好因素也让两江新区的国际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吸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国际知名高校入驻两江,让两江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更有“国际范”:实际利用外资、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国际化配套项目等数量节节攀高。

有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5月,两江新区直管区今年共新签约项目64个,合同投资金额350.8亿元;新开工项目37个,项目投资总额约246亿元;新竣工投产工业项目9个,项目投资总额约44.8亿元,达产产值约113.6亿元。

多个国际化平台打造 

深化两江新区国际合作基础

5月25日,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重庆两江新区管委会、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管理局和中新科融(重庆)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三方共同打造的“中新科创园”将落户两江新区,有望于下半年启动。该项目计划引进30家中外科研机构、300家中外科技创新企业、10家中外金融(区域)总部、10家高端教育机构和培育1000名中高端人才。

作为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核心区,两江新区也在积极扩大和新加坡的合作,不断吸引项目落地。

据瀚华金控董事长张国祥介绍,中新金融科创园的核心使命是围绕重庆战略定位,依托中新互联互通项目,构建以“金融+科技’为聚核的创新赋能体系,打造以金融与科技为支撑的国际高端产业园区,持续放大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合作示范效应,助力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5月,位于该区大竹林的中瑞产业园一期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建筑主体施工,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用;国内首个中新跨境企业大数据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中新双边企业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进入新阶段;去年6月,中德产业园•水土智能园开工动工建设,将“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深度对接,推动重庆进行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种瞄准重庆、两江新区产业配套需求,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在两江新区屡见不鲜,两江新区国际合作捷报频传。

国际化的平台在两江新区正不断加码布局。为更好地承接国际合作项目,两江新区布局了中韩、中日、中瑞、中意、中新、中德等在内的系列国际产业园,有针对性地促进项目引进、产业互动、贸易往来、技术合作、人才交流等国际合作。目前,韩国现代、日本日立、德国大陆、瑞士皮拉图斯、意大利欧菲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外资企业已积极入驻两江新区。

其中,中德产业园旨在加大两江新区与德国等欧洲国家合作力度,总投资30亿元,包括龙盛高端制造园、水土智能制造园和莱茵河小镇三部分。该项目聚焦两江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充分利用重庆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结点、西部大开发战略支点优势,把地缘区位优势转化为内陆开放优势,大力推进两江新区产业的高端化、国际化。目前,在两江新区的德资企业超过40家。

而国际化合作早已纳入了两江新区的顶层设计。2018年5月,两江新区管委会正式印发《两江新区加快推进国际合作平台建设方案》,两江新区将进一步推进国际产业合作,在已有的中新、中德、中意、中瑞、中韩、中日等产业园的基础上,还将推进中以、中英、中美等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计划到2020年,累积聚集以上重点国家外资项目250个,自2018年到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20亿美元。

开放元素聚集、开放环境塑造 

两江新区吸纳领军企业“抢滩登陆”

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不断深化的两江新区,在打造全球重要投资目的地的过程中,凭借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产业体系、优质的开放环境吸引了众多领军企业“抢滩登陆”。今年5月,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两江新区管委会与紫光集团正式签约投资建设紫光在西南区域的芯片研发中心。

该项目的落户,与重庆推进中的亿台级全球智能终端基地相衔接,有利于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形成一个垂直整合的完整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撑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实现。

据悉,紫光展锐西南研发中心将落户两江新区水土高新生态城,建筑面积约10000㎡,总投资达46亿元。将打造“移动智能终端芯片研发中心”和“数字电视芯片研发中心”两个主体。

紫光集团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集成电路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云计算企业。近年来,紫光集团已构建了从“芯”到“云”的产业链,其中,“数字电视芯片研发中心”也是紫光集团在芯片设计业务中,首次与政府合资共建的研发中心。该中心将成为紫光集团在该领域的全球研发总部。 

今年以来,数个世界500强、独角兽、行业龙头等产业带动力影响力强的重点项目顺利签约落户。2018年以来新签约项目中,世界500强企业法雷奥集团,独角兽企业商汤科技公司,行业龙头阿里巴巴集团、紫光集团、斐讯等15个重点项目落户两江新区,合同投资总额超过200亿元。

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给出了这样的评价,“两江新区信息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基础坚实,尤其是在笔记本电脑、手机、汽车等加工制造环节,拥有规模大,集中度高、配套全的产业优势。”

他的评价,可以看做是两江新区吸引招商投资能力的一次有效解读。重磅项目引领作用明显,但“独木不成林”。今年5月,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项目——重庆万国半导体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

随着AOS、紫光、京东方、莱宝高科、奥特斯、康宁等领军企业入驻两江新区。两江新区“芯屏器核”智能终端的全产业生态链基本成型。

产业集聚效应,能把“蛋糕”做大,还能带动一大批中小微企业。据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毅介绍,位于该区照母山科技创新城核心地带的互联网产业园内,已集聚腾讯、猪八戒、博恩和华龙网等龙头、重点企业50余家。该产业园成为我市重要的互联网产业创新创业基地。借助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从创意到产品、从企业到产业、从产业链到生态链的产业模式,园区全部投用后,可集聚和孵化科技企业500多家,从业人员15000人。

近年来,两江新区按照“3331”产业体系,从技术前景、本土产业基础等维度进行逐一比对,极富预见性地布局了显示面板、集成电路、新能源及智能汽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云计算及物联网、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能源装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十大战新产业。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两江新区采用了生产与服务并举、产业空间集中的集群化发展模式,形成了战新产业生态圈。

时间证明,战新产业增长潜力巨大。它们接续传统产业,迅速成长,推动新区经济不断地“上台阶”,为重庆市经济增速出了一份力。有数据显示,今年1-4月,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11.3%;智能手机增长50.5倍,液晶显示屏增长32.1%,光电子器件增长16.9%;化学药品原药增长125%。——两江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此外,创新驱动步伐明显加快,今年1-4月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增长12.4%,占总产值比重的30.6%,较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67.9%,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31.4%。

围绕打造服务全市的一流创新平台,积极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0多所国内一流院校接洽,启动了在两江新区龙兴开发区建设“大学科创园”,拟聚集十多所知名大学及若干协同创新平台,形成全市创新驱动的新高地。

“放管服”改革放大招

将推动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营商环境

目前,重庆正值招商引资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两江新区在产业配套、产业结构、市场潜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将通过“放管服”改革推动营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的招商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让新区成为全球企业的投资目的地。

6月11日,两江新区集群注册制度运营方——漫客空间日前已经与中国出版协会民营工委、丝绸之路城市联盟、德国柏林欧亚商会等在内的7家国内外行业协会达成正式合作,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企业发展社群,促进两江新区集群注册制度深入发展。

今年3月,两江新区正式推出集群注册制度,以进一步降低企业注册门槛,促进投资便利化,优化区内营商环境。截至目前,通过集群注册方式成立的企业接近200家。

两江新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科科长项秋伟介绍,集群注册制度是“放管服”改革的一项创新内容,也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两江新区片区支持“四新”(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经济发展,开展“四新”经济审慎监管的创新举措,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注册时间和注册成本,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服务自贸区建设。

这将进一步激发两江新区市场主体的活力。近年来,两江新区市场主体以每年10000多家的数量在急速增长,“而根据我们预计,这个制度出台后,通过集群注册的企业将会超过5000家。”

在高质量服务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适应市场主体需求,深化政务服务“放管服”改革?近日,重庆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海关编码和社会统一信用代码的跨系统连接机制。该机制的出台将能促使重庆自贸区相关部门在数据共享上实现全新突破。

截至目前,重庆市自贸办已经联合重庆市海关和市工商局等单位,梳理了自贸试验区内65157家工商注册企业和全市11262家海关注册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了自贸区内共计2300多家进出口企业基本信息的互认和共享。

“作为重庆市自贸办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部分,实现数据的跨部门分享将能极大方便企业办事,优化区内营商环境。”上述负责人说。

事实上,这也是重庆自贸试验区挂牌一周年以来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重庆市自贸办提供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重庆已经推出了工商注册登记“五办”(网上办、马上办、随地办、辅导办、帮你办)、“单一窗口”报关、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创新实施“四自一简”(即自主备案、自行确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税、简化业务核准手续)等多项创新举措,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截至今年3月底,重庆自贸区全域新增企业注册13055户,占全市同期新增企业注册的9.5%,其中新增外资企业注册240户,占全市23.3%;落户重大项目799个,协议投资总额达3086.5亿元。(夏一仁)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