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时评 > 正文

中国央行不会简单加息

——美联储加息后如何看中国央行动作?

文 | 《中国经济周刊》 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美联储将于14日召开为期两天的议息会议,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6月加息基本没有悬念,概率100%。现在的问题不是美联储是否加息,而是中国要不要跟随加息,如何跟随?这两天看国内财经媒体报道,标题挺火:中央银行大概率加息。这样的标题会使不求甚解的“标题爱好者”进入误区。

中国要不要跟随美联储提高利率?这取决于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到底有多高。说到货币政策独立性通常涉及两个层面:其一是对内,是否受到政府财政意愿的影响;第二是对外,本国货币政策是否受到“强势货币国家(一般看美国)”货币政策的干扰?

从第一个层面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然存在。而最早、也是一直主张货币政策独立于财政的美英和欧洲,其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天都没有过真正的独立,而相互配合搞好国家经济才是主旋律,过去10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有人会说,现在美国减税(财政宽松),美联储不是加息(紧缩)吗?您说的没错,但缺乏辩证认知。第一,美联储虽然在收紧货币,但并未执行紧缩货币政策,而是把极度宽松修改为正常宽松,从零利率起步,到现在已经经历近两年,美国货币政策依然处于中性条件(3%)之下,所以属于宽松货币政策;第二,只要走完立法程序,“减税”瞬间就可以完成,企业当即就可以享用,但货币政策是在慢慢走,逐步从宽松走向中性,这个过程中,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配合,只是配合力度会缓缓变弱而已。

正因如此,国内经济学家“要把基本概念梳理清楚”,不能把“收紧货币”和“紧缩货币政策”混为一谈。“收紧货币”指的是:货币条件(比如利率)相对过去有所提高或收缩;“紧缩货币政策”指的是:货币条件已经超越中性条件。

再说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会怎样和应当怎样?这体现的是中国货币政策对外的独立性问题。从现实情况出发,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度还远不及欧元和日元,如果欧元和日元货币政策独立性无法长期背离美元货币政策走势,那人民币的独立性当然不具充分性,这恐怕就是国内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央行需要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关键原因。但我们认为,中国央行不会简单加息,而应该是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并考虑。

实际上,过去一段时间,中国央行依据美联储加息,已经跟随性地适度调整了货币市场利率水平。比如,在以中期流动性便利(MLF)或逆回购操作过程中,几次上调拍卖利率,每次5个基点。这是不是加息?是,也不是。说是,那是因为央行MLF和其认同的逆回购利率确实上升了;说不是,这样的上升并未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大幅上升,而实际上,前一度时间,货币市场利率是走低的,幅度最高时达40个基点,尽管现在又有些上翘。另外,中央银行刻意放宽商业银行大额存单利率浮动上限,这好像也提高商业银行的某些品种的利率水平。

但我们必须理解,现在判断中国央行加息行动“远非过去那样简单”。重点是:不要看基准利率是涨还是跌,而要看商业银行实际资金成本是升还是落。鉴于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增幅大大减低、甚至经常零增长或负增长,所以,居民储蓄利率的高低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的影响在不断减低,所以现在主要要看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只要货币市场、尤其是1年期shibor(银行间拆借利率)不出现大幅上涨,其他利率略微走高,对中国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都很有限。

所以,即使中国央行再次跟随美联储继续提高5个百分点的MLF和逆回购利率,对企业贷款成本的影响微乎其微。当然,我们还可以从“三元悖论”的角度去看。最近,中国提高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程度,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也基本不受干预,所以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势必有所加大,而对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中国仅仅采用5个基点微幅跟随,恐怕也是这一原理在运用的结果。

总之,中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已经有所增强,没有必要“过于激进地”跟随美联储加息脚步,正如易纲所说:货币政策走向更多地需要依据中国国内经济需求去决定。注意:他说“更多地”,而不是“完全地”。所以,中国央行会跟随美联储加息做出一点跟随动作,但绝不是简单地加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看点还是利率市场化,如果我们希望央行尽快实现“利率双轨合一”,那我们就必须容忍“几乎失去基准意义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前提是:不要对商业银行资金成本构成过大影响。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