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大健康与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王红茹) 6月11日,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举办和健康公社共同承办的“大健康与商业模式创新”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40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系列的“中国奇迹”,但是伴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被写入十九大报告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追求已经超越过去任何时代,“大健康”更是成为当下人们侃侃而谈的流行话题。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竹立家在会上发言指出,当前中国进入新时代,改革正处于全面转型期。过去的40年中国主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民也逐渐富裕,那么下一个40年应该如何发展?

竹立家表示,十九大是最关键的一个制度设计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以新矛盾为代表,以人民作为发展的中心,标志着中国改革正式进入“下半场”。

竹立家强调,经济质量的发展需要强调社会质量的发展,这是中国的“下半场”甚至于2050年能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关键因素。随着社会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对健康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此“下半场”中国“大健康”的发展空间潜力十分巨大。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常务副院长潘庆中对此表示十分赞同,他指出,“大健康”可以分为“三医”,即医学、医药、医疗(医养)三个方面。他表示,“下半场”主要就是为了美好生活奋斗,而美好生活的核心的就是要专注于健康以及健康产业。

潘庆中认为,对于“大健康”的这一蓝海,企业首先要选好方向。无论是医学、医药、医疗(医养),都是极具潜力的风口。其次,得有资金配套。他表示,当前资金的投入主要在AI(人工智能)以及区块链上,“大健康”的投入与之相比还是薄弱很多。再次,就是模式。无论是选择大健康的哪个方面,都要选择适合自身的模式。如果能把市场客户群确定下来,再配合自身适合的发展模式,企业自然而然就可以做起来甚至走出去。

北京师范大学新兴市场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胡必亮针对中国商业模式走出去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肯定会碰到多方面的机遇。但是,这并不代表所有的机遇都能够抓住。中国企业要走出去首先要选好国家。一定要亲自到这些地方考察,切身体会了解一下。其次,要确定好产业、行业以及市场,另外选择好合作伙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只有这几方面都选择好了,中国企业才有走出国门的条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乔仁毅也从绿色农业的角度发表了自己对“大健康”的见解。他指出,现在农民完全有条件可以按照传统方式来搞一些养殖以及生产一些农产品,但是由于受到价格、渠道以及国外农产品的影响,这一点市场也被挤压没有了。他认为,“大健康”产业的发展需要多从食品安全性进行考虑。“如果我们吃的东西不安全、质量得不到保证,幸福感就无从谈起,食品的安全性和食品品质的保障急需人们不断思考。”

另外,参与本次会议的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刘晓燕,北京健康管理协会副会长赵艳华,北京留指间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阮夏君,广州君子优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松宪,峰壹润绿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庆等,他们都立足自身专业发表了精彩讲话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