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北京 > 正文

北京人一年支付宝捐款1500万笔 善款超9成关注儿童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孙冰) 6月1日,据支付宝的统计显示,五天内已有超过630万全国网友参与“六一”爱心捐赠,为山区贫困儿童、留守儿童和患病儿童等困境中的孩子送去节日礼物和日常帮助。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随手做公益的行为也深入平常生活中。

近日,支付宝发布了首份北京市移动支付公益数据图谱。在过去一年中,北京市民在网购消费和使用公共服务之余,还主动进行线上捐赠共计超过1500万笔。这意味着,平均每天4.1万笔爱心捐赠在北京人指尖中产生,其中,90%的善款直接或间接用于改善贫困或特殊儿童的教育和生活。

十年前,市民想要献爱心、做公益,通常是熟人之间现金捐赠或者银行汇款。近年来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不仅可以在手机里直接完成捐赠,做公益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例如,做公益不一定只能捐钱,低碳行走、理财收益的同时都能顺带做公益。去年,有超过200万北京市民通过每天行走超过5000步,来兑换爱心款帮助贫困山区的儿童或孤寡老人。低碳环保的“行走捐”形式让北京人累计达2285亿步爱心步数,总长度相当于绕地球3570圈。而在北京开通“理财收益捐赠”的人数排全国第四。

除了帮助具体个人,整个2017年,超过1003万北京人利用移动支付践行低碳环保生活,减少纸张浪费、坚持公共交通等,通过蚂蚁森林积攒绿色能量共计为地球种下了57万棵真树,相当于为城市节能减排9.6万吨,省电1.5亿度。

“其实我们每个人除了有一个移动的钱包之外,支付宝里还有一个爱账户,我在这个世界上做过的公益行动全都有记录,累积查看时,会觉得自己做了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从而激励自己做更多的公益。”一位支付宝用户说。

科技的发展不仅让做公益的形式变得多样化,还拉长了参与市民的年龄段。据记者统计,年龄最大通过智能手机做公益的北京市民达到94岁,比起前几年80后撑起做公益半边天的情况,社会公益的主力军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在北京,一半以上的爱心网友是90后。

“移动互联网一代的公益热情和需求,移动支付、区块链等科技力量的加大投入,是推动互联网公益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把消费者在日常行为中顺手做公益的门槛降到最低。”在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负责人刘琴说。

在公益业内人士看来,做公益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解决整个链路上的“不信任感”,从2016年起,区块链等前沿科技也被用于公益场景中,捐赠者可实时查看到捐款金额、理赔额度、运营开销等全部流程数据,让捐赠更透明,让公益更高效。据记者了解,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使用区块链技术记录和追溯捐款过程的公益项目,筹款速度是普通项目的2倍。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