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民营金控退潮(2)

在金融强监管的背景下,国内的民营金融控股巨头们正在不约而同地收缩战线——转让股份、处置牌照、不再强调企业的金融属性……竭力淡化金控身份的背后,是已经开始层层加码的监管压力。

民营金控纷纷脱手金融资产

互联网巨头也表示:未来只做Tech(技术),不做Fin(金融)

纷纷表态:“响应国家号召,聚焦主业、支持实业”

4月初,新三板上市公司联讯证券(830899.OC)发布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即将易主——昆山中联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下称“昆山中联”)将其所持有的超过4.93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15.8%)转让给广州开发区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据媒体报道,“明天系”早在2008年便借道昆山中联成为联讯证券的第二大股东,而同样位列2018年一季度前十大股东之列的北京银利创佳投资有限公司与“明天系”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明天系”继2017年下半年将华夏人寿卖给中天金融,恒泰证券卖给中信国安后,再一次出售旗下金融资产。

据悉,“明天系”拟剥离1500亿元资产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旗下所持的诸多金融股权资产已经在逐步转让过程中。未来还将继续通过减少牌照、减少金融资产实现降杠杆和“瘦身”。

在联讯证券的前十大股东中,不光有“明天系”公司的身影,还有3家公司来自“海航系”,一季度合计持股24.91%。

在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曾将当时直接或间接持有22家金融机构股份的“海航系”列为与“明天系”“复星系”并列的大型民营金控集团。一直以来,“海航系”通过手中握有的多个金融牌照,走上了一条产融结合的道路,凭借着对资本市场的熟悉和资本杠杆的运作,迅速扩大了资产版图。

但从今年年初开始,“海航系”也在陆续出售手中持有的金融机构股权。截至记者发稿,“海航系”已经陆续出售了广州农村商业银行全部股份以及部分德意志银行股份。2018年3月,“海航系”旗下的渤海金控(000415.SZ)发布公告称,安徽省投有意收购渤海金控全资子公司天津渤海出售的皖江金租股权,如本次转让完成,渤海金控持有的皖江金租股权比例将由此前的53.65%下降至17.78%,放弃控制权。

海航高层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回应,接下来海航将陆续放弃手中持有的所有金融机构股权,从一家拥有保险、信托、券商等牌照的大型金控集团回归航空主业。海航集团副董事长李新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海航以实业起家,未来仍会以聚焦主业为主。

无独有偶,九鼎集团(430719.OC)近期也传出了有意出售香港富通保险部分股权的消息。就在今年年初,九鼎集团曾将手中的券商牌照放出。根据其2月初发布的公告,九鼎集团控股子公司九州证券与山东高速集团签署了增资协议,约定后者认购九州证券新增股份超过7.9亿股,占本次增资后九州证券总股份的19%。此外,山东高速集团还有意在后续条件具备并经相关监管机构批准后,进一步增持九州证券股份并成为其控股股东。

在九鼎集团最近公布的一次投资者电话会议中,面对投资者的疑问,九鼎集团多次强调,自己是一家“纯粹的、专业的投资公司,不会做一家所谓的金控集团”。

而在2016年证监会对新三板挂牌的私募机构和金融类企业进行规范整改时,九鼎集团曾撇清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身份,表示自己是一家多元化、综合性的金融公司。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有多家金控公司放出了准备出售旗下核心金融资产的消息,其中不乏业绩良好、规模完善的优质资产。例如今年3月,中植集团与国资背景的经纬纺机(000666.SZ)达成协议,后者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前者所持有的中融信托32.9864%的股份,交易完成后经纬纺机将持有中融信托约70.4562%股权。

有市场分析认为,这笔交易对于中植集团来看并不划算,发展势头良好的中融信托近年来不仅跻身于国内信托行业第一梯队,也是中植集团的核心优质资产。中植集团相关人士则表示,这是公司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产融结合战略转型,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又一有力举措。

互联网巨头口风转变:从“颠覆传统金融”,到“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在民营金控“瘦身”的同时,在金融领域“杀红了眼”的互联网公司的口号也发生了变化,从“颠覆传统金融”,到如今的“不做金融,只做科技”。

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京东金融CEO陈生强介绍说,未来京东金融将把全部的金融资产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扮演的角色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即全部业务转为To B(针对企业),做科技型产品服务。

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陈生强说,金融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限制业务规模的是资本金,有多少钱决定了规模有多大。净资本会成为发展规模的瓶颈,与团队、技术能力实际上没有太大的关系。中国并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对于京东金融而言,选择回到核心能力非常有必要。

4月28日,百度宣布旗下金融服务事业群组正式完成拆分融资协议签署,实现独立运营。百度高级副总裁兼百度金融负责人朱光向媒体介绍称:百度金融并不会谋求全金融牌照和控股权,只会获得必要的未来“试验田”以验证金融科技能力。

朱光的这番表态,与蚂蚁金服如出一辙。手握多张金融牌照的蚂蚁金服也曾对外表示:“蚂蚁金服目前申领牌照所从事的金融业务,目的并不在金融本身。我们是想通过这些试验田,去沉淀底层的技术,这些技术也会开放地去帮助金融机构做好Fin。”

2017年年初,蚂蚁金服就宣布将定位于Techfin,而非Fintech,未来只做Tech(技术),帮金融机构做好Fin(金融)。同年6月,蚂蚁金服CEO井贤栋将公司定位为一个科技公司,而进入金融领域则是“一不小心”。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此前报道,腾讯的金融版图已经横跨第三方支付、保险、证券、银行、基金、征信、小贷等领域,牌照种类丰富,尤其在券商牌照方面,腾讯领先了其他几家互联网巨头,持有提供港股、美股交易的富途证券股份并入股中金。

腾讯控股2017年年报显示,腾讯的金融及云业务已经成为仅次于游戏的第二大收入来源,但其并没有公开这一数据,而是将金融业务相关收入并入“其他收入”。

年报显示,从收入占比来看,2017年腾讯金融及云业务占其总营收的比例达到18.23%。2017年腾讯的其他业务收入达到433亿元,同比增长121%。受益于微信的用户基数和线下交易量的倍增,微信支付服务收入增长强劲。

面对腾讯一直没有将金融业务独立出来的问题,马化腾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曾经表态说:“独立成立金融集团不是我们的思路,因为这些业务跟我们平台的耦合非常紧,没有必要为了分拆而分拆,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也不会去玩儿什么‘财技’,显得好像这块儿资产有多少钱。”

在外界看来,腾讯金融一直“待字闺中”可能与马化腾一贯对政策的敏感和谨慎有关。

在强监管的信号传出后,腾讯在金融上的策略将会变得更加内敛。4月12日,马化腾又一次强调了腾讯的新定位:腾讯要做好各行各业数字化的助手。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