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江苏 > 正文

江苏常州连续12年举办“5•18展洽会”取得五大突出成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刘照普)自2006年5月18日举办首届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以下“5•18展洽会”)以来,至2018年5月17日之前,常州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5•18展洽会”,这个“展洽会”已经成为江苏常州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每年5月18日在江苏省常州市科教城举办,由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常州市人民政府承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0多所国内高校院所协办。

江苏常州“5•18展洽会”期间,围绕“创新载体、企业主体、资源集聚、环境建设”等主题,举办成果展示、技术发布、对接洽谈、产业论坛等系列活动,推进项目、技术、人才、资金、信息和服务等创新要素联动,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常州产业化,12年 “5•18展洽会”的连续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常州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取得了五大突出成果:

一是以“展洽会”为引领,探索了科技创新的“常州模式”。江苏省常州市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在经历了乡镇经济和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之后,进入了创新型经济的发展阶段。2006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全面部署建设创新型城市。面对本地创新资源短缺的局面,常州市把产学研合作作为突破口,目光投向国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每年率领党政企代表团北上南下,开展对接大院大所的“科技长征”,搭平台、引项目、聚人才,探索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科技创新“常州模式”。经科教联动是一个大战略,经济发展是目的,科技、教育服务经济发展。产学研结合是一个大体系,以产业创新为先导、政府创新为推力、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促进创新要素紧密结合。校所企共赢是一种新机制,探索了项目筛选培育、利益共享、长效合作、中介服务和诚信管理机制。可以说,科技创新“常州模式”是紧贴本地产业发展需求,以企业为主体、平台为载体、项目为纽带,推动校地紧密合作的科技创新之路;是在科教实力相对薄弱地区有效集聚优质资源、构筑创新后发优势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是立足市情实情,大胆探索,奋力开拓,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之路。

二是以“展洽会”为纽带,完善了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江苏省常州市致力于通过创新要素的集聚融合,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5•18展洽会”的引领推动下,累计引进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和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院所共建了30多家公共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2017年,常州市4家平台列入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预备专业所建设,数量列全省第二;企业产学研合作逐步由引项目向建平台升级,2017年底全市建成企业“三站三中心” 1448家,其中省级以上研发机构730家,列全省第四。常州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积极利用“5•18展洽会”,发展成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常州高新区和武进高新区集聚了全市55%以上的企业研发机构、52%以上的孵化器、80%以上的产业创新平台、60%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41%的发明专利。常州科教城引进了公共研发机构30家,孵化了近千家科技型企业,建成了3个省产研院专业所、7个省级产学研重大创新载体,成立了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引进了中德创新中心等一批科技服务机构,年授权发明专利占全市比重达四分之一,逐步成为区域创新之核。常州产学研合作和“5•18展洽会”把促进产业创新作为工作重心,在装备制造、光伏、石墨烯等产业领域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积极组织全国性和国际层面的产业创新论坛,引导企业创新和产业创新方向,产生了很好的成效。“5•18展洽会”还主动服务创新创业,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宣传常州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科技企业家和龙城英才计划等,举办博士后招录对接会、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机器人运动会等活动,使高校院所和各类人才有机融入到常州创新创业之中。到2017年底,常州累计引进2000多个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创办了1500多家科技企业,直接带动引进3500多项专利成果来常转化及产业化。

三是以“展洽会”为依托,增强了经济转型升级动力。连续12届“5•18展洽会”,累计展示成果近50000余项,发布重大技术需求5000多项,现场签约项目695项,合同总金额510多亿元,直接促成了1200多个科技合作项目落户常州,其中39.3%的项目带动了原有产业的技术升级,36.9%的项目实施降低了资源消耗,29.5%的项目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有效增强了企业创新实力,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江苏常州有一大批企业成为“5•18展洽会”的常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持续开展科技合作,常州博瑞油泵油嘴有限公司和浙江大学合作研发车用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系统;太平洋电力和西南交大合作研发大型智能环保节能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江苏华冠电器集团和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的第三代核电高可靠长寿命开关设备、江苏宏微科技和上海交大合作研发新能源领域用沟槽栅型场阻断IGBT功率模块,打破了国外垄断并填补国内空白。像这样依托产学研合作、借助“5•18展洽会”平台提升创新能力的企业还很多,到2017年底,常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234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90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6%,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8.6件。立项的省成果转化项目中,90%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建有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企业的科技创新带动了产业的转型创新,实施了石墨烯电热膜、车载夜间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大规模电动汽车智能高效充电系统等近200个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纺织服装、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碳材料、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超前布局,在国内领先发展。

四是以“展洽会”为平台,开辟了国际科技合作空间。近年来,常州产学研合作加快向国际拓展,与以、美、俄、英、德、澳、芬等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发展产业,搭建技术转移、共同研发、活动开展的平台,引进了牛津大学ISIS技术转移中心、中英科技桥、中芬绿色创新中心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全市建有1家国际创新园(科技部认定)、4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科技部国际司认定),有86家江苏省外资研发机构(省科技厅认定),名列全省第二。2015年1月,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共同为“中以常州创新园”揭牌,标志着中以双方在构建长效合作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项目合作方面,依托“展洽会”这一平台,以多种形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开放性利用国际优质科技资源,承担了多项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其中承担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专项36项,获得项目支持1.4亿元,承担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57项,获批经费近9000万元。同时,结合“十大产业链”发展、“十百千”企业培育战略需求,连续多年开展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等产业国际技术交流会、以色列高新技术中国巡回展、中英科技桥开放创新研讨会、APEC-PPSTI工作会议、APEC智慧城市产业和科技论坛等重大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了企业间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取得了丰硕成果,扩大了常州科技创新国际化的影响力,拓展了国际科技合作渠道,江南克拉尼设计院、以色列路特斯公司等一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签约落户。

五是以“展洽会”为媒介,扩大了常州城市影响力。“5•18展洽会”举办之初就站上了一个很高起点,由科技部、中科院和江苏省主办,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国家级展会,吸引和聚焦了全国各地的目光。“5•18展洽会”累计参会企业18800家,邀请国内外专家8300多人,组织各类专题活动521场。曾创造了一届展洽会37名中国两院院士齐聚常州的盛况,“5•18展洽会”逐渐成为中国科技界有影响力的重要事件。每年展洽会期间,都邀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70多家中外媒体宣传常州科技创新的探索和实践,展示了常州的发展成果和创新实力,营造了常州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创新型城市的形象享誉全国。近年来先后有多位国家领导人来常州视察,国内众多城市也来常州考察,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蒋莉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