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悦读】创新需要宽容与坚持

有人说,21世纪将是属于亚洲的世纪、中国的世纪。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能否再次引领世界发展的风气、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对创新拥有理性的认识、持续的激情、足够的勇气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以及能否从英国赶超亚洲文明时为创新营造的宽松环境和美国崛起后对创新所持的宽容态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并借鉴成功的经验。

编者按:

本书展示出了关于西方崛起的一幅清晰而可信的图景,让读者们清楚地认识到其实直到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则是1800年以后才真正实现的。

对于这一过程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本书进行了多方面的介绍。对于专业的研究者而言,本书广泛地涉及了全球史上的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宗教和科技等各个领域,并对每个领域中的重要学术问题都进行了提示,是研究全球史的重要参考书。在本书的结论中,作者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经济增长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需要避免的问题,包括注重技术教育、推行开放型的文化和宗教政策、促进社会不同阶层间的交往和流动,以及为专业人员开放自主创业的机会等等,大都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思考和借鉴的。

p82

《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推荐指数:★★★★

作者:[美]杰克·戈德斯通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7月

作者简介:

[美]杰克·戈德斯通

哈佛大学博士,现任乔治·梅森大学公共政策学讲座教授和美国市场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他的《早期现代世界的革命与反抗》一书获1993年度美国社会学会杰出学术著作奖。他主编的《国家、政党与社会运动》曾获CHOICE杰出学术专著奖。因为对于世界历史上的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戈德斯通获得美国历史学会阿纳尔多·默米戈里亚诺奖。

创新需要宽容与坚持

郭纲

编辑:牛绮思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

在历史的进程中,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几乎所有的变化,尤其是重大而长远的变化,都离不开创新的参与和推动。

美国人杰克·戈德斯通所著的《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对以英国为领头雁的欧洲国家何以能在16世纪至19世纪中叶期间迅速崛起,实现对东方文明的超越,进行了独特的解析。

戈德斯通认为,在1500年左右的时候,或者说欧洲工业化之前,东方的中国比欧洲更富有,亚洲的印度和伊斯兰国家的科学也比欧洲更发达。可以说,在欧洲工业化之前,无论在经济还是在政治甚至在军事等方面,东西方各国都是十分相似的,并无显著的差异。于欧洲而言,直至其率先实现了工业化,才历史性地超越了东方。

那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又何以率先实现了工业化?

在戈德斯通看来,主要是因为创新的风尚。所谓创新,广而泛之地理解,是人类有意识地对既有状态的突破,包括从无到有的零的突破。这种突破,可以是局部的、极其细微的,也可能是全局的、极其重大甚至颠覆性的。既可以发生在抽象认知如思维、观念、知识、理论等层面,也可以表现在制度安排如体制、机制、模式、方式等方面,还可以体现在具体应用如技术、方法、工艺、流程等方面。某个具体事物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起伏、震荡乃至颠覆性变化,其中少不了创新变量的影响。

其实,创新活动自古以来无时不有、世界各地无处不在,它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历史进步的核心力量。

英国从17世纪末开始逐步脱颖而出,先于欧洲其他国家迅速赶超伊斯兰、印度、中国等亚洲文明,重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的英国具备了有利于创新的氛围,其中也包括了1689年《宽容法案》的出台对宗教所采取的宽容态度。政府支持而不是压制创新,宗教领袖允许对自然进行新的理解可以不固守传统观念,更多的手工艺者和商人相信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力量能够持续提高生产效率等。由此,在英国呈现出了多元的宗教信仰、自由的学术思想、活跃的科学研究、广泛的技术教育及其相互渗透与融合的局面。在这样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孕育出了重大的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如牛顿定律的创立,瓦特利用牛顿力学原理创新发明了蒸汽机,等等。创新推动下的工业革命,最终把英国推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全球最为领先的国家。

创新有成功的可能,也有失败的风险。宽容失败是支持创新的最好体现,这又让我们联想到了美国。20世纪末,美国的科技创新,特别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广泛运用,带来了其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繁荣。然而就在千禧年到来之际,新经济泡沫破裂,把整个美国经济拖进了低迷的泥潭。美联储为了挽救经济,压低利率,导致流动性过剩。与此同时,各类创新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依然活跃。在金融监管配套措施未及时跟进的情况下,美国在2007年发生了次贷危机,随后波及全球。当然,由于美元具有国际货币的功能与地位,美国次贷危机的损失最终由世界各国共同埋单。或许这也是美国鼓励创新、宽容创新失败的一个原因。

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创新已然成为一种共识。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创新尤显重要。

有人说,21世纪将是属于亚洲的世纪、中国的世纪。曾经辉煌的中华文明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能否再次引领世界发展的风气、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能否对创新拥有理性的认识、持续的激情、足够的勇气和科学的制度安排,以及能否从英国赶超亚洲文明时为创新营造的宽松环境和美国崛起后对创新所持的宽容态度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并借鉴成功的经验。

对此,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为经济学博士、资深市场观察人士)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