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图片故事】汶川十年焕新颜

10年过去,经过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汶川地震灾区的城乡面貌、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勃勃生机的新园区、鳞次栉比的新民居逐渐建设完成。伤痛记忆正在被修复,巴蜀大地呈现出盎然生机与活力。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周琦 综合整理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

汶川、北川、青川、映秀……一座座原本不为人熟知的县城乡镇,因10年前的那场大地震,印刻在全中国人的脑海中。

在那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中,这些县乡几乎被完全摧毁。10年后的今天,北川老县城倒塌的建筑还历历在目,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前指针指向14时28分的纪念表,记录着汶之伤,国之痛。

10年过去,经过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科学发展,汶川地震灾区的城乡面貌、民生事业、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欣欣向荣的新农村、勃勃生机的新园区、鳞次栉比的新民居逐渐建设完成。

伤痛记忆正在被修复,巴蜀大地呈现出盎然生机与活力。

p44

2018年4月30日,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一名儿童手持鲜花悼念。10年前的汶川地震致使漩口中学的校舍下沉、坍塌,夺去了55名师生的生命。如今,这里已被牢牢“凝固”住,甚至可抗8级地震,成为供人们追思、参观的地震遗址。

p45-1

2018年4月5日,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如今,这里已成为世界首座以整体保存地震灾难原貌,集见证、展示、纪念、警示、科普、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地震遗址博物馆。

p45-2

沐浴在春日阳光中的北川新县城。一座座坚固、富有当地特色的房屋鳞次栉比。

p46-1

四川都江堰市重建后的生态居住区——壹街区,这里是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规模最大、功能配套最完善的地震安居房和城市副中心。

p46-2

重建完成的青川县沙州镇,由浙江援建的安置房坐落在著名风景区白龙湖旁边。

p46-3

映秀镇如今已焕新颜、生机勃勃。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映秀镇考察时说:“我很牵挂这个地方,10年了,这里的变化我很欣慰。”

p47-1

p47-2

汶川大地震时,当时13岁的陈龙班上的50多名同学,仅有一半幸存。地震带来的阴影,陈龙很多年都没有走出来。初中毕业后,陈龙学习了两年理发,随后在绵竹的理发店打工,并因为理发店老板赏识而入了股。2017年他按揭买了轿车,正在为未来而努力打拼着。

p47-3

在地震中痛失爱女和双腿的四川绵竹舞蹈老师廖智,截肢后依然依靠假肢坚持跳舞,甚至还参加了马拉松。10年后,她已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一个和她一样美丽的女儿。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9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