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加快发展全域旅游 全力打造美丽泸溪

文章导读: 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中共泸溪县委书记 杜晓勇

泸溪县按照全域旅游、全域文化、全域生态、全域康养“四个全域”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推动生态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融入大湘西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支柱产业。

p37

中共泸溪县委书记 杜晓勇

一、坚持高起点规划,优化旅游布局。坚持“沅水画廊、浦市古韵”主题定位,将整个县域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一体化布局、系统化设计,着力优化“一核两带三圈”的旅游格局。“一核”即着力打造浦市古镇核心景区,将浦市古镇打造成县域旅游发展的龙头和带动旅游业快速增长的强劲引擎,到2020年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两带”即大力发展沅江风光带和峒河风光带,把沅江风光带、峒河风光带打造成以盘瓠文化为代表,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土苗风情和自然山水为一体的山水民俗景观带。“三圈”即加快开发天桥山、白沙、岩门古堡寨“三个景点圈”,天桥山景点圈发展宗教养身游,白沙景点圈发展生态休闲游,岩门古堡寨发展乡村特色体验游,到2018年,白沙景区、天桥山景区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二、坚持高标准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旅游大交通、大环线建设,重点实施好浦市至能滩环线公路、小章至吉首双塘高铁新城公路、319国道升级改造、兴隆场至凤凰木江坪公路,加快泸溪沅水绿色旅游慢行系统建设,及时对接融入全州一小时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加大主要景区、重点乡村道路建设力度,全力打通城镇与主要景区、乡村游之间的“毛细血管”,着力构建畅通、便捷、完备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着力抓好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标识标牌、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特色餐饮、星级农家乐、星级酒店、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

三、坚持高规格开发,深化文旅融合。抓好民族文化保护传承,重点抓好中国历史文化古镇浦市镇,以及岩门古堡寨、武溪铁山村等一批传统村落的保护、改造,推动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推动民族文化与景区景点打造深度融合,把泸溪的盘瓠文化、屈原文化等融入到旅游项目开发、景区景点打造中去,不断丰富景区景点文化内涵,让民族文化增强旅游景区的软实力。积极搞好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打造一批富有特色的土特产、工艺品、纪念品等旅游商品,注重民俗工艺品品牌打造,加快开发菊花石雕、苗族数纱、踏花凿花等一批特色民俗民间艺术品,加快民俗艺术品加工产业化步伐;注重土特产品牌打造,加快打造一批以椪柑、玻璃椒、油茶、铁骨猪、生姜、豆腐、佤乡米、葡萄为主的特色农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让游客从旅游商品中感悟当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四、坚持高水平管理,提升服务保障。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鼓励县内外旅游市场开发主体,采取托管营运、整体租赁等方式,参与全县生态文化旅游管理与服务,推进景区景点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步伐,提高景区景点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大力实施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全面提升县域旅游从业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建设,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进“互联网”与旅游管理服务深度融合,创建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全方位旅游信息展示与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全县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标准化经营,积极引进和学习三亚、九寨沟等景区管理经验。着力净化旅游市场,严格旅游景区景点管理,推动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加大旅游执法力度,依法打击拉客宰客、虚假广告、信息欺诈等行为;建立旅游行业监督评议员制度,以及运转高效、处理公正的旅游投诉处理机制,加大维权力度,不断净化旅游市场,优化旅游服务。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蒋莉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