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特刊 > 正文

发展全域旅游 打造千亿产业

文章导读: 加快实现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场开拓型向规范管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四个提升”,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中长期向千亿产业迈进。

湘西州委书记 叶红专

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在湘西州各族干部群众迎接建州6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们迎来了首届武陵山旅游发展高峰论坛。

p5

湘西自治州,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299万人的家园,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山水风光神奇、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旅游业是湘西最大的门路,是推动区域发展、带动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这些年来,全州上下按照“保护、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原则,全力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打造了一个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凤凰古城,摘取了一项世界文化顶级桂冠——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唱响了一张世界奇观旅游名片——矮寨大桥景区,探索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旅游扶贫好路子,我州生态文化旅游业“井喷”发展,旅游接待人次、收入等指标均保持在20%以上增长,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0%左右,生态文化旅游业已经成为富民强州的主导产业,湘西州已经成为全国旅游高增长地区,荣膺“中国十佳魅力城市”“最佳旅游去处”“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城市”,“神秘湘西”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高。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政府引导,提升思路理念,发展格局不断拓展。立足生态文化优势,在理念上坚持生态文明立州、文化旅游兴州,在目标上瞄准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在布局上突出凤凰、老司城、矮寨、里耶四大旅游黄金板块和“土家探源”“神秘苗乡”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开发,注重资源整合、文旅融合,在线路设计、规范管理上统筹推进,规划蓝图逐步变为现实,生态文化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有力推动了一体发展、升级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市场运作,创新融资方式,开发建设提质提速。坚持纯公益性项目以政府主导投资为主、经营性项目以社会投资为主的思路,建设各级各类博物馆、非遗馆、展览馆10多个,成功引进凤凰古城公司、东方园林集团、首旅集团、汇邦集团、中青宝集团、秀兰集团、华夏集团、消费宝集团等一批战略投资者,实施了凤凰古城提质、乾州古城保护整治和矮寨大桥、边城、里耶景区建设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芙蓉镇、矮寨奇观、浦市等9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近3年建成或在建四星级、五星级标准旅游饭店10多家,年经营收入过千万的旅游骨干企业发展到20多家,旅游从业人员突破30万人,有力推动了多元发展、优质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统筹推进,丰富旅游产品,综合服务明显提高。积极做好“旅游+”文章,推出了古城古镇游、自然山水游、民俗风情游、历史文化游、乡村游、红色游等旅游产品,打造了银器、茶叶、姜糖、土家织锦、苗族蜡染扎染等一批销售过亿及过10亿的特色旅游商品,以土司文化、苗疆文化、楚巫文化为主线,创作了一批彰显湘西特色和魅力的文化影视作品,通过举办土家族舍巴节、苗族跳花节等各种节庆活动,组织艺术年展、世界围棋巅峰对决赛等各种会展、赛事活动,较好满足了游客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行、购、娱在旅游消费中的占比明显提高,旅游总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促进了全州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组织创新,有力推动了协调发展、共享发展。

这些年来,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破解机制障碍,发展活力激发释放。注重创新景区管理、市场营销、土地供给等体制机制,较好兼顾了游客、群众和旅游企业多方利益,激发了旅游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特别是大力推进旅游扶贫机制创新,引导农民通过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旅游开发经营,让特色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本,直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带动了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通过改革创新,有效破除了制约旅游发展的要素瓶颈,有力推动了加快发展、创新发展。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全球经济中带动力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综合性产业之一。中央明确了从现在到迈入世界旅游强国行列实施“三步走战略”的新思路,并围绕“由粗放型旅游大国向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转变”这一中心任务,提出了大力推进拓展乡村旅游、旅游投资和消费等15项重点行动。省里要求大力实施以县域为基础的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水平,建设以“锦绣潇湘”为品牌的全域旅游基地。湘西州将紧紧抓住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新机遇,把州域国土作为一个全域生态、全域文化、全域康健、全域旅游的大公园整体规划、建设和管理,做强做优旅游门票、服务、地产“三大经济”,着力打造集“自然山水大画园、民族风情大观园、绿色产品大庄园、休闲旅游大乐园、和谐宜居大家园”为一体的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加快实现由旅游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资源开发型向深度融合型、市场开拓型向规范管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四个提升”,力争到2020年接待游客突破6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00亿元,中长期向千亿产业迈进。

我们将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扩大中高端旅游新供给。产品是旅游业供给侧的核心,也是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当前,发展旅游需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为目标,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拓展产品线的长度、宽度、深度和关联度,提升产品供给质量。在精品景区建设上,我们将抓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有利契机,把全州当成星级景区来建设,以凤凰为龙头、吉首为集散中心,高品位打造以凤凰古城、老司城、里耶古城、矮寨大桥四大旅游黄金板块为主的世界级精品旅游景区。在乡村旅游发展上,我们将坚持个性化、特色化、市场化发展方向,加快土家族苗族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开发、特色民俗村寨建设和传统村落协调整治,通过田园小道、景观通道、慢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把景点、公园、村庄、民居等串联起来,使全州成为一个田园式大景区,成为农民的家园、市民的公园、游客的乐园。在红色旅游发展上,我们将深入挖掘革命历史人物和故事,加强动态性、互动性、体验性产品设计,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内涵和吸引力。积极开展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跨区域红色旅游合作,推进与韶山、遵义、井冈山等著名革命纪念地跨区域品牌联合,努力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花垣县十八洞村打造成为全国革命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景区。在旅游新产品开发上,我们将大力发展商、养、学、闲、情、奇等新业态,带动餐饮、娱乐、运输、电商等产业发展。高品位开发旅游商业地产、度假休闲基地,建设一批旅游小镇、度假村、度假别墅等地产项目,综合开发名人文化旅游项目和名企会议中心、医疗康养中心项目,带动旅游中高端业态发展。

我们将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抓好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继续把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作为重点,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满足大众旅游、全域旅游需求。重点在推动实现“三个全覆盖”上下功夫。一是推动实现旅游交通全覆盖,围绕全州一小时旅游经济圈、四大旅游黄金板块和两条生态文化村镇游精品线,科学布局完善交通路网,高品质建好1000公里旅游公路、1000公里生态旅游景观走廊、1000公里旅游慢行体系,做好城镇交通路网与主要景区、乡村游景点的连接,形成畅通、完备、快捷的旅游交通网络,构建“快旅慢游”新格局。二是推动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宾馆、酒店等服务设施的档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家乐”接待体系,形成全域化、体系化、多主体的优质服务供给,全面提升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三是推动实现智慧旅游全覆盖,加快旅游大数据中心建设,引导各类资本投资在线旅游这一新方向,推进网络扶贫、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电子信息、智慧小镇建设,大力推动在线旅游发展,实现“在线游、在线行、在线购”,着力构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智慧旅游体系。

我们将注重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扩大生态文化优势,唱响特色全域旅游品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将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品质,以旅游促进文化的传承弘扬,切实做好文化保护传承、挖掘开发、宣传推介三篇文章。做好保护传承文章,就是建立文化资源信息系统和多层次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高水准编制和修订古城、古镇、古村落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加大对州域内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点文物的保护力度,实现历史文化的整体延续与发展。做好挖掘开发文章,就是以建设武陵山区(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平台,把文化融入旅游项目开发、活动策划、景区建设中,提质一批演艺项目,创作一批影视作品,大力挖掘民族服饰、传统饮食、民间工艺等文化内涵,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品优势、产业优势转化,让游客到湘西有美景可看、有故事可听、有节目可玩,让游客从旅游产品体验和旅游商品消费中感到“神秘湘西”的独特魅力。做好宣传推介文章,就是举办一批节庆活动,创优一批会展品牌,加快博物馆、非遗馆、展览馆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旅游宣传营销模式,让民族文化资源灵动起来,实现最大价值,提高“神秘湘西”旅游知名度。

我们将对接国际管理标准,进一步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打造全域旅游湘西样板。旅游标准化、精细化是提高旅游业整体效能、实现规范高效管理的重要手段,打造国内外旅游目的地,需要我们以全球视野对接国际标准,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运营质量效益。我们将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让政府主导形成热点,投资跟进形成热流,市场呼应形成热潮。特别是通过资本运作、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手段,推动旅游企业联合经营,促进旅游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网络化发展。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重点支持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我们将加强旅游环境治理。发展高水平旅游业,要抓硬件,更要抓软件,特别要提高服务质量,推进精细化管理,以优质服务赢得游客的笑脸和称赞,赢得持久的人气和效益。以游客满意为导向,及时提供旅游咨询、交通气象、旅游预订等服务,建立健全联合执法、综合监管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宰客拉客、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旅游从业人员示范践行、制度条例明文规范等形式,形成文明旅游大环境,让游客游得放心、玩得舒心。我们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创新旅游管理综合协调、区域合作等机制,着力提升旅游管理效率、服务品质和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域旅游、旅游品牌化同步发展。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支持、引导旅游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供给水平,实现供求动态平衡。

全域旅游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众旅游时代已经来临,神秘湘西因旅游更精彩。我们将抓住全域旅游试点机遇,咬定目标,苦干实干,描绘好千亿旅游美好蓝图。同时也期盼加强与各地各企业的交流合作,共同把“神秘湘西”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公园和旅游目的地。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蒋莉莉)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