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中国自主CPU发展之路(2)

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曾在2016年底撰写过一篇长达2万字的长文,详述龙芯15年的研发过程。现摘要刊发此文,希望通过回溯龙芯CPU的发展之路,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中国芯片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2020年前,龙芯争取成为行业型的CPU龙头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 | 北京报道

中兴通讯遭美国制裁一事引发深入讨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人们面前。

作为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即中央处理器),龙芯及其研发团队和团队带头人中国科学院龙芯CPU首席科学家、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下称“龙芯中科”)总裁胡伟武,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灯下。

p22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

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

“短期来看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压力很大,长期来看利大于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总要经历一些磨难,这次美国制裁中兴事件就是我们在通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一个磨难。由于我国集成电路长期依赖于人,‘禁运’如果继续发酵,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会面临很大压力,甚至不少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我们必须彻底抛弃幻想,立足于自主研发。”在中兴事件发生后,胡伟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龙芯CPU从2001年开始研制,发展之路上一度饱受争议。

龙芯面临过的最大争议,可能来自胡伟武在2008年时的一句话,他在当时表示,未来5年内,龙芯将成为全球CPU多极竞争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近期舆论热议中兴事件的背景下,胡伟武当年的话又被翻出,而在英特尔和AMD仍牢牢把持CPU市场的当下,这句话被不少人视为“打脸”的证明。

其实,2015年胡伟武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就曾说:我们可以做出世界第一的龙芯CPU,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生态圈。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生态圈,你就算世界第一照样没人肯用。

2017年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会后,胡伟武在党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十八大以来,龙芯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就是从科学院的“象牙塔”走向了市场,包括国家战略安全的市场以及开放的市场。现在龙芯已经应用于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以及应用于党政办公等信息系统中,还走到了国外,实现了从基本可用到可用的跨越。

“我做龙芯已经17个年头了,相信我干到30个年头的时候,我们会有自己的包括CPU和操作系统在内的技术平台,支撑我们国家的信息产业以及工业信息化的发展,促进我国信息产业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胡伟武说。

龙芯结束了只能用国外CPU造计算机的历史

没有CPU就没有信息产业,就像钢铁支撑工业一样,CPU支撑着信息产业。

CPU作为众多芯片中的一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上只有美国能够自主研发,其他国家不得不向美国购买,这样就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方面美国随时可以“卡住你的脖子”,另一方面,万一芯片内被做了手脚将会是莫大的安全隐患。

为了消除隐患,17年前,三十出头的胡伟武在中科院计算所支持下,带着队伍经过一番鏖战,研发出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芯1号。

其背景是,2000年后,全球信息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英特尔和微软等大型跨国公司牢牢控制核心技术,而中国的信息技术产业表面的繁荣却建立在国外核心技术的基础之上,这让胡伟武等第三代计算机人感到深深的危机。

2001年,胡伟武开始研发龙芯CPU,投入经费1000万元做龙芯1号。2002年中科院计算机所宣布研究出第一枚“中国芯”——龙芯1号,标志着中国人掌握了中央处理器的关键制造设计技术。

2016年,胡伟武在署名文章《我们的龙芯3号——致龙芯15周年》中回忆道:2002年8月10日清晨6点08分,“login:”的字样如约而至地出现在用龙芯1号做CPU的计算机屏幕上,随着一阵欢呼从蚊子成群的中科院计算所北楼105房间传出,中国人结束了只能用洋人的CPU制造计算机的历史,我抱着键盘,迫不及待地登录进去。

龙芯1号发布22个月以后,被寄予厚望的国产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龙芯2号问世,具备了初步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其包括面向工控和终端类应用的龙芯2号SoC处理器。

2010年,胡伟武带领核心团队脱离体制创办了龙芯中科,开始了龙芯CPU的产业化道路,正式进入第三个阶段:在市场化条件下实现自主性。

“再也不用怀疑我们能不能做成这件事了”

在创办企业之初,胡伟武发现与市场结合是比技术还难的问题,在压力下,胡伟武一轮一轮地试错,一次又一次地调整。

2015年,龙芯扭亏为盈,终于开始适应市场。同年4月,搭载龙芯抗辐照处理器的第17颗北斗卫星升空并顺利运行。目前,龙芯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党政办公、能源、交通等多个领域,十几种“国家重器”中都有龙芯的身影,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也让龙芯成功打开了行业领域应用的市场大门。

龙芯经历了三个岔路口,第一个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走学院派道路。CPU很复杂,让企业一分钱不赚就做研发没有企业会做,必须由国家投入研发,但投入研发都在科研院所、在高校。第二个是走自主研发道路还是引进技术道路,后来发现能力最重要,现成的技术不重要,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有整个产业的主动权和主导权。第三个是做产品还是做生态,龙芯的目标是建立世界上第三套大的生态体系。

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主要建立在以Wintel体系和AA体系(ARM的指令集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为代表的国外基础软硬件平台上。胡伟武认为,要改变我国信息产业和信息安全受制于人的局面,不能只着眼于单项技术的突破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必须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与产业生态体系,形成与Wintel体系和AA体系“三足鼎立”的局面才能掌握产业发展主导权,消除安全隐患。

据介绍,目前龙芯拥有500多家合作伙伴和用户。通过卖CPU,龙芯已经可以盈利,而世界上盈利的CPU企业并不多。记者了解到,2006年刚开始推广龙芯CPU应用的时候,很少有人相信龙芯能“用起来”,不知受了多少奚落和冷嘲热讽,但龙芯现在不但能够通过CPU的销售实现盈利,并且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

今年2月,胡伟武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谈到:“我现在干了龙芯17年了,再干13年,30年的时候我估计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生态。建立自主发展的CPU产业,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是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产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我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再也不用怀疑我们能不能做成这件事了。”

“寄望引进国外技术发展我国CPU,那是吃外国人的亏没吃够”

胡伟武在上述文章中写道:美国可以通过不卖元器件在三个月之内把国人引以为豪的华为、联想、中兴等企业“搞死”,十大军工集团有大半开不了张,我们有哪种产品不卖给美国企业,会制约美国的Intel、IBM、谷歌、微软、苹果呢?

胡伟武表示,正如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容易改的都改完了,剩下都是难改的;创新也进入深水区,容易创新的都创完了,剩下难创新的,需要十年磨一剑的积累。我们的IT产业先学会了用国外的芯片在主板上“攒”系统,后来又学会了用国外的IP在硅上“攒”系统。掌握这些简单技术后,下面该深入到CPU、GPU(图形处理器)这些复杂的核心模块中。

放眼国际市场,虽然Nvidia帮Intel做配套GPU,Intel还是坚持自己做GPU;虽然Imagination帮ARM做配套GPU,ARM也坚持自己做GPU;虽然开源的火狐浏览器很不错,谷歌还是坚持自己做Chrome浏览器。苹果和高通公司都是在ARM的架构授权下自主设计处理器核,其性能远高于ARM的处理器核。胡伟武认为,只有技术上不受制于人,才有产业上的主动权。

胡伟武在前述电视节目中表示:“我自己回顾了过去17年的路,觉得弯路比直路多,我每次取得一点进步,或者是研发上的或者是市场上的,就觉得自己很厉害,就想大跃进,大踏步的前进,结果就摔跤,我犯了很多“左”的错误,所以我现在很清楚了,2020年前,龙芯就是争取成为行业型的CPU龙头,2030年的目标才是支撑产业型的,现在看来我自己达到第一个目标应该是问题不大了,能不能达到第二个目标?还是要努力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