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生态 > 正文

异地偷排 监管不能留死角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3日   13 版) 

程 晨  

只有实现全流程的有效监管,让任何一个环节都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才能真正杜绝异地偷排的发生

 

又是非法异地排污!近日,江苏泰州市公安局披露一起工业危险废物非法转移案,约214吨工业危废通过层层转包跨省流入江苏兴化市;与此同时,安徽也通报了两起由外省市流入的异地转移固体废物案件,查明危险废物60余吨。

非法异地排污,有人将其比作把自家垃圾往别家扔。而事实上,非法排污会对水质、土壤造成破坏,后果远比乱扔垃圾要严重得多。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破坏容易修复难。如果放任此类行为,会让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付出巨大代价。

近年来,异地非法排污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各地也进行了相应查处。比如,曾引发广泛关注的太湖垃圾倾倒案,两名被告因污染环境罪分别被判刑五年六个月和五年,一名被告因诈骗罪被判刑四年六个月。案发被捕、处以刑罚,非法排污为何依然屡禁不绝?

非法排污每吨可获利数百元至上千元,对于一些不法分子来说是赚钱的“好买卖”。而且,由于相关监管不严,不少非法排污行为很难被发现。有利益诱惑,且即使被发现了处罚也缺乏震慑力,这让一些人心存侥幸,做出损害公共利益的事情。

非法排污行为多发,还在于相关监管的不完善。非法排污特别是非法异地排污,要经过装车、转运、偷倒等多个环节,且不少存在层层转包、转运过程,一趟下来,行使的路程远,涉及的环节也多。整个过程中,只要有一个环节或者地方没能把好关,都会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

因此,要杜绝非法异地排污,必须完善全流程的严格监管,不能留一个死角。比如,是否可以尝试打通地区间的监管,实现信息共享、联防联控,或者通过给运输工具安装定位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呢?

尽管监管在明、偷排在暗,监管难度可想而知,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做,而是应当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严格监管制度、应用新兴技术,实现全流程的有效监管。日前,生态环境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相关方案,关注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问题,提出推动跨部门生态环境信息共享,便是用技术手段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尝试。只有实现全流程的有效监管,让任何一个环节都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才能真正杜绝异地偷排的发生。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