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金融 > 正文

抓住良机有序开放 中国金融业主动拥抱全球

十九大报告提到的“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言犹在耳,中国金融业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时间表已于4月11日向全世界公布。

有关专家表示,我国是强国,一定要主动开放金融业,不能丧失发展良机;我国是大国,一定要尊重经济规律,有步骤、有序开放。

同时,金融开放权并不等于放弃风险管理、放松金融监管,我国将时刻注意开放与风险的平衡,建立良好的宏观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据悉,在这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

紧握金融开放主动权 为经济巨轮营造广阔水域

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不是因外部压力作出的被动选择,而是出于内生发展作出的主动选择。有关专家认为,我国经济的体量、金融体系的效率、金融机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这几方面因素都“呼吁”对外开放。

目前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已经从一叶扁舟变成一条巨轮。”上述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经济不论是从原材料的来源、产品的销售、利用的资金、投资的对象来看,都将是全球化的。

巨轮不能也不会囿于河流小溪,一定要行驶在大江大海里。金融体系像水,承载着实体经济,承担着为巨轮营造更广阔水域航行的责任。有关专家强调,如果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就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活动,需要营造更开放的经济金融环境。

从提升金融体系效率的角度,也需要扩大金融开放。金融的核心功能是分配资源,伴随经济发展,金融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分配资源,让更多个体参与,才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有关专家表示,如果经济只在国内金融体系内融资,借贷、投资行为也只局限于自身体系,甚至坏账也只能在自身体系内流转,资源分配会受限,风险也会集中。按照资产规模,中国银行业已经在全球排名第一,超过欧盟银行业资产规模的总和,是美国银行业资产规模的2倍,中国银行业必须要在更开放的环境中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完成资源分配,才更有效率,才能进一步降低风险。

从自身发展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也需要学会在国际化的环境中经营,成为具有世界竞争力的机构。

“要做到这点,国内的环境需要具备世界规则和竞争水平。否则在国内保护好,在国外怎么有竞争力?”有关专家表示,所以中国需要创造一个与世界一致、接轨的竞争环境,培育中国金融机构不仅壮大资产规模,而且提升竞争力。

扩大开放时机成熟 具备切实可行性

开弓没有回头箭,金融对外开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找准时机。当下,金融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

有关专家认为,可以从竞争格局、监管能力两方面来衡量现阶段扩大开放是否具备现实可行性。

从竞争格局看,经过多年改革开放,中国银行业已经变成世界上较为强大、相对稳健的金融体系。按照资产规模计算,全球前10大银行中国有4家;在新兴市场国家中,中国拥有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数量是最多的。

客观来说,在中国市场上,中资银行已经具备比拟外资银行的竞争能力。曾几何时,外资银行进入我国被形容为“狼来了”,但是10余年的实践证明,中资银行不仅没有被打趴下,反而在竞争中愈战愈勇。过去10年,中资银行发展速度也远远超过外资银行。外资银行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例如全球监管环境日益严格、全球经济恢复不稳定、母国风险因素等,对外扩张的动力其实是不足的。此时扩大金融开放,让更多外资进入,不会显著改变中资银行的竞争力。

而且此时扩大金融开放,引入新鲜血液,有助于金融业平衡发展。有关专家说,很多国际机构的公司治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较强,坏账率较低,如果中国积极引入一些经营比较审慎的外资机构,有利于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度。

从政府的调控和监管能力看,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金融管理部门对整个宏观政策管控是有力的;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管效能不断提高,弥补监管短板,对于系统性风险进行了较好防范。

有关专家介绍,应该对中国的金融监管能力持有信心。巴塞尔III实施后,对各国监管规则进行的国际评估显示,中国金融监管部门获得的评级是最高的,在某些评级方面甚至高过欧美金融监管机构。

有序、渐进开放 提升监管能力防风险

最新部署的金融开放力度虽大,但是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对比观察,仍延续着渐进式改革的思路。央行行长易纲近日指出,中国的哲学讲究“逐步”和“渐进”,金融对外开放措施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在评估各项条件已经成熟、监管已经到位、数据已经到位后,才往前推进的。

结合国际教训,有关专家认为,开放领域、程度、步骤一定要考虑到国家大小和经济结构。大国经济一定要有序开放,大国如果丧失对本国金融的管控力,那将具有极大风险。

目前市场存在一些担心,即我国金融业没有股比限制了,是不是就“家门打开”,外资“长驱直入”了?

有关专家解释,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绝非“今天我们把大门敞开了,明天就不管了”。中国金融开放时刻注意开放与风险之间的平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开放权并不等于放弃风险管理、放松金融监管。

“同样是大国,在金融对外开放的过程中,英国、美国怎么就没有出现阿根廷、墨西哥的问题?”上述专家介绍,这在于英美使用了机制型开放措施,取代了数量型限制。未来,中国要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良好的宏观管理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有效维护金融稳定和国家安全。据悉,在这方面,相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

易纲近日介绍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三条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在开放的同时,要重视防范金融风险,要使金融监管能力与金融开放度相匹配。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