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商用无人机行业吸引了“国家队”:一飞获中航工业1亿元战略融资

一飞的经历,似乎像商用领域的翻版“大疆”。

66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煦 | 北京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4期)

央企入场,商用无人机市场传来新消息。

近日,商用无人机方案供应商一飞智控(天津)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一飞”)宣布获得来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工业”)1亿元战略融资。据悉,本次融资由中航工业旗下中航信托控股有限公司领投,是中航工业首次投资民营无人机企业。

一个成立不到3年的民企,缘何获得“航天国家队”的青睐?央企对商用无人机市场的看好,折射出怎样的行业生态和发展逻辑?

央企青睐的砝码

一飞的经历,似乎像商用领域的翻版“大疆”。

一飞创始人齐俊桐是当时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最年轻的博导,他将一飞定位于商业无人机领域,并拓展相关产业链条。2016年,其产品销量为1500台,2017年3000台,今年预计出货量再翻一番,核心飞控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式主流直升机及多旋翼飞机上。

农业是一飞最早进入的领域,在2017年的作业季里,搭载一飞自主研发飞控系统的无人机已为超过百万亩作物喷洒药剂近千吨。值得一提的是,一飞打造的无人机云平台“百思智云”获取了1.6亿条有效数据,这为未来实现无人机和大数据平台深度对接奠定了基础。

除了农业,一飞的产品正在延伸到物流运输、地质勘探、空中测绘、军民融合等领域,产业链条已覆盖无人机通航整机、大数据云平台、APP管理运营、无人机培训设备、无人机试飞空域等多个方面,成为中国首家覆盖商用整体产业链的无人机民企。

业内人士认为,技术的制高点是一飞得到央企青睐的最大“砝码”。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负责此次投资的中航爱飞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路说:“作为中航工业旗下专注于通用航空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无人机行业一直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细分领域。一飞团队拥有超过10年以上在飞控系统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是一个经历过验证的成熟研发技术团队,产品和技术平台已经具备了领先优势和市场成果。同时,其遵循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搭建了完整的团队体系和业务发展战略,这也是我们看好一飞的重要原因。”

消费级遇冷 商业级升温

事实上,从2016年至今,消费级无人机和商业级无人机在融资市场上表现差异明显,呈现“一半海水,一半火焰”的态势。

多位无人机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中,随着竞争日益白热化,市场潜力变现已到达天花板。特别是2017年以来无人机扰航事件频发、无人机实名制新政出台,管控力度加强,消费级无人机陷入了发展瓶颈和资本寒冬。

反映在企业方面,不仅亿航、零度智控等消费级无人机公司大批裁员,连行业巨头大疆的销量也一度出现了下滑趋势。在此情况下,面对着严苛的监管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两座大山,很多无人机企业选择了从消费级向商业级转型。

这是另一片广阔的蓝海。“消费级应用的商业价值主要体现在买卖的交易上,商业级应用是在使用的过程中持续创造价值。”齐俊桐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商业无人机市场在未来10年将会持续快速增长,2020年或达到165亿元的市场规模。

行业转型升级的态势下,敏锐的资本早已闻风而动。齐俊桐坦言,去年至今已有多家资本方主动与一飞接洽,看好商业级无人机的前景。

“在接洽过程中,双方对于行业发展及市场路线等多方面拥有很多一致的看法,所以整个合作过程都比较顺利,在经过我们专家团队技术评估后,双方几乎没有争议就达成了各项投资协议。”宋路说。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注意到,成为“国字号”后,一飞宣布成立高性能大型无人机设计研发部门,正式进军大型商用无人机整机市场。

无人化改造:中国通航产业的超车机遇

在以固定翼、直升机、多旋翼为主流的三类飞行器中,目前国内无人机厂商产品以多旋翼机型为主,这与其技术相对简单、门槛较低不无关系。但多旋翼机型普遍存在着载荷量小、稳定性差等短板。

据业内人士介绍,包括大疆、极飞等众多国内无人机厂商,生产研发的无人机有效载荷一般在100公斤以下;在10吨级别以上则常年盘踞着波音、空客等传统通航企业,但在中间的100公斤至吨级空中智能驾驶领域,市场近乎空白。

齐俊桐认为,从技术角度来看,想要切入这个潜力巨大的空白市场,一个途径是正向研发,但是从零开始研发、生产、测试一架符合载荷、动力、舵机的整体,“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不可想象”;另一个相对简单的途径是逆向开发,“对市场上成熟的有人机型进行无人化改造,将飞行员和一部分载荷重量替换成飞控和其他设备。”

齐俊桐选择的“捷径”理由是因为中国曾经错失了通用航空的发展热潮。“在通航制造业板块,国内力量薄弱,商用直升机主要靠进口。”

无人机行业的“后发制人”,或许给中国通航产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在无人机背后更大的空中智能驾驶领域,无论是消费级还是行业级,中国已经引领全球。”齐俊桐说,“在此背景下,谁能率先掌握通航有人机无人化改造核心技术,谁将在未来通航产业市场抢到入场券,实现弯道超车。”

这或许是此次“国家队”入场的核心内涵。从长远来看,此次投资一飞,正是中航工业在通用板块占据技术制高点、探索混合所有制、发展军民深度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中航工业旗下的通用航空运营航母级企业爱飞客控股表示,未来将发展更加智能、可靠、多用途、多谱系、技术领先的无人化飞行器平台产品体系,持续打造多元化通航运营产业集团。

“通航产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全球化制造,数据管理的水平、范围、深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在未来制造格局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齐俊桐表示,成为“国家队员”的一飞将通过投资并购,不断吸收欧美通航强国在飞行器设计、加工、制造上的优势,并持续引入中国市场,抢占全球下一代智能航空的制高点。


2018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2018年第14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