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粤港澳大湾区将为世界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在规划中,基础设施怎么连起来,城市功能怎么进一步合理分工和定位,体制机制怎么顺畅衔接,特别是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形成人才的集聚,能够在体制机制上有突破,最终转化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瑞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52-1

63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责编:陈惟杉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2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机遇,携手港澳加快推进相关工作,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继去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粤港澳大湾区。今年报告提出,将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在规划中,基础设施怎么连起来,城市功能怎么进一步合理分工和定位,体制机制怎么顺畅衔接,特别是有利于创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创新要素的自由流动,这些方面都是我们非常期待的。最关键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够形成人才的集聚,能够在体制机制上有突破,最终转化为强大的创新活力和动力。”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瑞军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

全国乃至世界也会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

“40年前,深圳是个小渔村,现在虽然人均GDP港澳还是比内地高,但大家追求生活品质、追求可持续发展、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是一样的。”王瑞军告诉记者。

他表示,要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创新中心,把大湾区建设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创新发展高地。“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出台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和当年在深圳设立经济特区的意义同样重大,可能更加突出。这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瞄准源头创新,瞄准体制机制的突破,要树立一个高度活力的创新经济体。”王瑞军说,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排头兵、先行地、试验区,它的带动性和辐射力是非常强的,其意义不只局限于大湾区,全国乃至世界也会受益。

“中国为世界每年的经济增长贡献都超过三分之一,现在有了这样更有活力、更有增长潜力的大湾区,将会给中国注入新动能,给世界提供新的增长动力。”王瑞军说。

王瑞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国家战略,需要有一个国务院层面的统筹协调机制,粤港澳三地还应该形成有效的联动、沟通和互动机制以及广泛的社会联系。“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需要一个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有包容性的体制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将为广东注入巨大增量”

王瑞军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广东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达到1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了将近两个百分点。2017年广东的研发投入达到2350亿元左右,全国占比达到15%左右。例如,广东正在推动的4个省实验室建设,今后3~5年将投入300亿~500亿元资金。

可以说,新动能当前正推动广东向高质量发展“换挡”,但在王瑞军看来,“这还不够”。广东继续发展,一定要有增量注入,同时带动存量的优化与调整。

王瑞军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正是广东的巨大增量。“通过大湾区的建设,广东的创新力量能够更好地和香港、澳门甚至国际的创新资源衔接和联通,这就是增量。同时,广东非常明显的短板就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力量缺乏,而香港在这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增量。”对于广东补短板、强弱项,这是非常好的创新要素的注入。

增量注入使存量结构调整也会焕发出巨大活力。王瑞军以节能环保领域为例,“广东珠三角面临着非常强烈的治污需求,粤东西北也面临生态保护需求,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技术从哪里来?产业怎么升级?怎样实现产业更好的发展与转移?这些增量的注入会给存量结构的调整起到很好的作用。”

粤港澳间“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障碍待解

王瑞军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经济实力上可与美国纽约湾区等国际性湾区媲美,科创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在“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的现状下,“钱过境、税平衡、人往来”仍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王瑞军希望广东获得国务院层面批复或授权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特征主要有三点:一个是发挥各自优势,二是互利紧密合作,三是共建共享共赢。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形成创新资源高度集聚、创新要素高效流动的创新一体化新体制。”

王瑞军对记者表示,科创中心建设更多是体制机制的建设,通过深化改革实现体制机制突破,实现创新发展的一体化。他以大气污染防治为例,若像以前那样各干各的,由于空气是流动的,这样的方式是不行的,需要进行各地的联防联控。而联防联控最高效的办法就是整合资金,成立治理大气污染的防控体系,这就涉及到资金过境的问题,存在广东的资金能不能支持香港团队的问题,也存在香港的资金能不能支持广东的问题,这就需要出台相关办法,去解决怎么做的具体问题。

----------------------------------------------------------------------------------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2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2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