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周刊杂志 > 正文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以过硬成果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江苏答卷

围绕江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江苏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抓住、用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56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姚冬琴︱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责编:周琦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2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江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江苏下一阶段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行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

围绕江苏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省长吴政隆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表示:“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准确把握江苏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抓住、用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重大机遇,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把‘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中国经济周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江苏作为发达省份,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如何把握的,下一步将有哪些具体动作和举措?

吴政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事关我们能否引领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潮流、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

我们将坚定地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牢牢坚守实体经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引导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中国经济周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江苏如何进一步实现创新引领,以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吴政隆:江苏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着力发展壮大新动能,尤其是发挥产业基础雄厚、人才资源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多重叠加优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集聚,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加速度”;深化“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中国经济周刊》: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江苏下一步如何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空间布局,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创江苏的“新乡土时代”?

吴政隆: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江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我们将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推进大中小城市网络化建设,支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切实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构建畅通、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入实施“1+3”重点功能区战略,推动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按照功能定位特色发展、差异发展、协调发展,实现优势互补、整体提升。

《中国经济周刊》: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江苏省将如何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吴政隆: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必须体现在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宽裕、更便利、更舒心、更安心、更有尊严上,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将把聚焦富民作为发展取向、工作导向、奋斗指向,坚持人民群众什么方面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就在哪方面下功夫,着力解决好就业、收入、社保、养老等老百姓关注的实际问题,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中国经济周刊》:江苏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吴政隆: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补好短板”,更要“加固底板”。我们将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房地产、政府性债务等领域的重大风险。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个不少、一户不落。坚持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着力点和增长点,作为高质量发展和“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标杆,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环境监察执法“四场硬仗”,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美丽家园。

----------------------------------------------------------------------------------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2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12期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贾璇)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