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许勤: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扎扎实实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

28

1380772268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6次视察河北,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河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北省如何落实总书记嘱托,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经济周刊》在全国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省长许勤。

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牛鼻子”,“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

《中国经济周刊》: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您在深圳工作时期就十分重视质量和标准工作,河北的省情和广东省有着巨大的不同,在推动河北高质量发展道路上,您认为“牛鼻子”和重中之重是什么?

许勤: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

当前河北正处于“三期叠加”、转型升级、爬坡过坎非常关键的时期。河北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决落实总书记“坚决去、主动调、加快转”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牵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个“牛鼻子”,聚焦解决“四多四少”问题,在破中立、在消中长,破和消的是低质量,立和长的是高质量,加快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一是坚决去,淘汰落后产能,腾出高质量发展空间。实施新的去产能三年行动计划,在过去五年压减了6993万吨钢铁产能基础上,今年再压减1000万吨以上;执行更加严格的质量、环保、能耗、安全标准,倒逼去产能、优结构,以高质量增量替代低质量存量,真正把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要求落到实处。

二是主动调,推进存量优化,提升传统优势产业质量。近期,河北省出台了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对每个行业进行细分,一业一策制定转型路径。特别是通过工业设计、智能制造、绿色转型引领质量提升,优化供给结构。同时,我们正在开展制造业、消费品、服务业等质量提升十大专项行动,推动标准、质量、品牌、信誉联动提升,鼓励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助推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快转,确保增量优质,我们坚决落实总书记“基础在破、关键在立”的重要指示,省政府最近发布实施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将会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先进环保等10大领域,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新兴企业发展,推动产业技术创新,使得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河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引领力量,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周刊》:您曾经说过深圳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体现,总书记对雄安新区寄予厚望,全省、全国举全力支持。目前雄安新区各项工作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展开,您觉得下一步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

许勤: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历史性工程,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伟大工程,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为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用心体会和真心感激总书记对河北人民的深切关怀,更加坚定地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雄安新区。

今年2月22日,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听取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指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对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空间结构、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当前,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就是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战略决策,真正把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落到实处。

一是以高起点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的规划,就是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总书记战略思想和重要指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汇聚国内外一流专家和顶尖团队的智慧,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编制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规划。目前,规划编制已取得重要进展,正在抓紧深化规划内容、完善规划体系。

二是以高标准指标体系带动高质量发展。高标准决定高质量。着眼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我们正研究制定“雄安质量”标准体系。比如智能城市指标体系、绿色建筑标准、产业能耗标准等,都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就是要以一流的标准引领一流的建设、一流的发展,把雄安新区打造成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和标杆。

三是以高端高新产业支撑高质量发展。落实中央对雄安新区高端高新的产业定位,培育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一方面要加强与北京的对接沟通,推动符合新区功能定位的非首都功能和产业向新区有序转移;一方面要着眼满足人类未来需求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先进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坚决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低端产业。

四是以高水平的制度供给保障高质量发展。新区的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改革创新,新区应成为体制机制创新的高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我们将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会同有关方面尽快研究提出支持雄安新区加快改革开放的措施,高质量建设智能新区、绿色低碳新区、创新驱动发展新区,努力建成新时代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更多“科技富翁”

《中国经济周刊》:深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创新的坚持。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也要有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河北省在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吸引人才上有什么举措?您一向重视科研、教育,河北省唯一的211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坐落在天津,下一步如何加强省内教育、建立健全高质量科研体系?

许勤:总书记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河北深刻领会、坚决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创新牢牢抓在手上,以创新优化供给结构,以创新提升供给质量,以创新创造未来需求,以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创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前不久,我们出台了河北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8个方面35项政策措施,其中推动科技体制创新、吸引培育人才是两项重要内容。在科技体制改革上,主要是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投入机制、科研单位等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收入分配制度,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培育更多“科技富翁”;落实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创新链布局,高水平打造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建设雄安新区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高地,实施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争取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落地转化。在人才引进上,实施科教兴冀、人才强冀战略,深入推进“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外专百人计划”和科技英才“双百双千”工程,每年重点支持引进一批高层次产业创新创业团队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新建30家院士工作站,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来冀创新创业,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园区。

围绕建立健全高质量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河北省正在制定建设高等教育强省行动计划,主要是围绕推进“双一流建设”、应用型本科转型、职业教育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等,形成配套政策体系。我们将以推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为重点,优化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加强高质量、高水平新兴学科建设,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依托“双一流”大学建设,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组建高端创新团队和机构,持续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一批优势学科集群和高水平研究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构建以高等院校为基础的创新方面军。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好企业“服务员”

《中国经济周刊》:让战略性新产业成为河北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包括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发展,现阶段各省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一些政策,河北省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的优势是什么?

许勤: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谁抓住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谁就抢占了发展先机,谁就掌握了未来发展的主动权。河北内环京津、外沿渤海,区位独特,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有三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我们有重大战略机遇。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冬奥会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河北深入实施,给河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纵深推进,将有更多的科研项目、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布局到河北,更多的重大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在河北,催生更多新企业、新业态、新产业;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其中一个重要定位就是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将是一座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必将吸纳创新要素,聚集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筹办2022年冬奥会,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冰雪产业,从冰雪运动器具到穿戴设备以及训练防护等各方面,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了新的空间。这些重大机遇对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深层次的,蕴藏着无限的潜能和机会,每个领域都大有可为。

其次,我们制定出台了重点突出、配套政策完备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体系。即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1+10”规划体系,“1”就是三年行动计划,“10”就是围绕重点发展的大数据应用、信息技术制造业、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装备产业、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环保产业、未来产业10大领域,一个行业一个专班、一个专项方案、一套扶持政策,尽快形成新兴产业的局部强势。比如资金投入方面,我们将大幅增加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产业基金、创投基金、天使基金;土地供应方面,优先将10个专项行动中投资较大项目纳入省重点项目计划,优先安排土地等要素资源。

第三,我们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近年来,河北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以项目建设、土地环保等审批流程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阶段性进展。去年,我省颁布实施了《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等方面作出了65条规定,以法律的刚性约束来保障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省委、省政府部署开展了以推动创新创业和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双创双服”活动。主要目的就是切实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反映最集中、需求最迫切的问题,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家,当好企业“服务员”、当好“保姆”,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让优秀企业家精神在河北得到传承和弘扬,让企业家在河北舒心便捷地做大企业、展现作为、实现抱负,让企业在河北扎下根、发展好。

当好首都生态护城河,建设美丽河北

《中国经济周刊》: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河北省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间的巨大压力,省政府如何统筹规划在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保护好蓝天白云?

许勤: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河北是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当好首都生态护城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建设美丽河北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近年来,我们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向大气污染宣战,以提高环保标准、加强执法监督倒逼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推进环境质量不断提升,在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39.8%的同时,经济保持了7%的增速,产业质量也有了明显改善,实现了污染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双赢。我们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切实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一是狠抓污染治理,保护高质量发展底色。坚决落实总书记关于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指示要求,持续加力抓好“1+18”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政策体系落实,制定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作战计划,加强与京津联防联控联治,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的蓝天白云。开展水污染集中整治,编制实施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进行新一轮省级环保督察,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二是整体修复生态,打牢高质量发展本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加强海洋、湿地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分类施策、分区治理,加快推进国土绿化三年行动,年内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以上,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把总书记“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是践行绿色标准,提升高质量发展成色。主要是以绿色标准打造绿色产业,以绿色产业支撑绿色发展。比如,农业方面,我们正探索建立高于国标、对标国际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标准农业、质量农业发展,目前已建成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等300个千亩以上绿色中药材示范园和坝上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等1742个现代农业园区。工业方面,以绿色转型为方向,强化能源、水资源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对钢铁、石化、电力等传统行业全面实施清洁化改造,滚动实施千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倒逼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优化调整。同时,在项目投资上,既算经济账、投入产出账,更算生态账、长远账,严把企业和项目的准入关,从源头上降低能耗、减少污染,以绿色优质增量,支撑河北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