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财经 > 宏观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财政厅党组书记王一宏: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 | 全国两会现场报道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强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并明确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全国两会期间,关于政府预算安排和财政政策也被代表们多次提及。

如何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地方财政怎么做?《中国经济周刊》在两会期间,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副省长、财政厅党组书记王一宏。

1569537184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

如何才能做好财政工作?

“经济决定财政。5年来,国家财政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财政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不断实现新的提升,现代财政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取得突破,财政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王一宏说。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明确提出“要继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度,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政策协调配合。”

如何把握好“度”?王一宏表示,结合对预算报告的审查,谈谈自己对这个“度”的理解,有6个方面的理解。

一是政策有“力度”。报告提出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聚力增效,赤字规模维持上年水平,减税降费再超一万亿元,保持并增强了政策力度。

二是保障有“强度”。今年中央财政支出增长8.5%,规模达到10.3万亿元,其中68.1%用于对地方的补助,一般转移支付增长10.9%,且主要支持中西部地区。同时,统筹收入、赤字、专项债务和调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适度扩大全国财政支出规模,为发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财力保障。

三是改革有“锐度”。无论是事权划分、收入划分改革,还是个税、房地产税改革以及地方税体系建设、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每一项都是硬骨头、攻坚战,体现了锐意改革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四是民生有“温度”。政府工作报告鲜明提出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普惠性。中央预算对发展公平优质教育、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建设健康中国、完善住房保障、推动文化繁荣、建设平安中国等民生事项作了全面有力的安排,落实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五是透明有“广度”。去年以来,中央和36个省(区、市)及计划单列市、479个市级和2907县级政府预算已经全部公开,功能分类公开到项级科目、经济分类公开到款级科目,公开范围和内容大大扩展,实现了建立透明预算的突破。

六是监管有“深度”。预算报告对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地方债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等方面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着力实现预算资金和管理流程的监管全覆盖,监管的深度和力度大大提升。

“从以上6个方面来看,2018年的预算安排科学合理、积极稳妥,对今年财政工作的部署思路清晰、政策详实、措施具体,让我们对2018 的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充满信心。”王一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加快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

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是地方财政履行事权和支出责任的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完善地方税体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地方税体系”。

“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地方税改革,开展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全面实施营改增试点,推进资源税全面从价计征改革,试点水资源费改税等,地方税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王一宏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现行地方税体系收入规模偏小、主体税种缺失、调控功能较弱、立法层次偏低等问题逐渐凸显,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职能作用的发挥。为此建议国家加快推进完善地方税体系,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推动实现全面同步小康。”

王一宏表示,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是收入规模较小,对地方财政的支撑作用不明显。以四川省为例,2017年四川省地方税收收入2430亿元中,契税等10个地方税收入规模仅有908亿元。地方政府承担了稳定经济增长、保障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支出责任,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包括四川在内的西部落后地区,脱贫攻坚支出面临刚性增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压力持续加大,决胜全面小康财政资金需求巨大。地方税收入规模较小,难以支撑脱贫攻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财政支出需求。

二是主体税种缺失,地方税收入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四川省为例,长期以来,营业税在地方税收收入中的占比在40%左右,是地方税体系中的主体税种。2016年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地方税主体税种缺失问题凸显。2017年,四川省地方税的收入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为37.8%,而增值税等共享税所占比重为62.2%,其中增值税占比高达41.1%。地方税占比大幅低于共享税占比,甚至不及增值税或营改增试点前营业税一个税种所占比重,导致地方税收入的税源分散、征收成本高、抗风险能力较弱,难以形成稳定、可持续的财力来源。

三是地方税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直接关联度不高,不利于促进地方政府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目前与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直接关联度较高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大税种均为共享税,而契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耕地占用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资源税、烟叶税10个地方税规模均不大,呈现零星小额的特点,总体上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直接关联度不高。由于地方税种规模小、占比低,地方政府容易产生对举债和土地收入的依赖,既存在财政风险隐患,更难以提高地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足以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四是立法层次偏低,税收的权威性、严肃性体现不足。现行10个地方税税种中,仅有车船税、烟叶税已立法,其余8个税种均为暂行条例,立法层次不高。地方税体系法治化程度偏低,难以体现税收法定的要求,一方面在地方政府组织税收收入的过程中无法可依,制约机制不健全,违规成本偏低,容易导致征纳纠纷和矛盾;另一方面不足以对时有发生的恶性税收竞争产生有力的约束作用,不利于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

针对上述问题,王一宏建议加快推进地方税体系建设,解决现行地方税体系存在的问题,逐步建立规范、稳定、可持续的地方税体系,建议:

一是增强地方税收入能力,发挥地方税对财政的支撑作用,缓解地方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的收支矛盾,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二是培植新的地方税主体税种,保障地方政府有比较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

三是合理划分地方税税种和税权,赋予地方政府对部分税种在税率浮动、税收优惠等方面适当权限,增强地方政府利用税收促发展的主动性和能力。

四是加快推进地方税立法,将税收的基本要素如纳税人、税率、征税范围等均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提升税收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
作者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