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区域 > 上海 > 正文

首届人工智能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大赛在沪举行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记者 宋杰) 深度学习、大数据、人脸识别……这些人工智能(AI)领域的常见名词从大人嘴里蹦出并不稀奇。而如今,10多岁的孩子也对AI有了自己的认识,在2月4日举行的人工智能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大赛上海站的比赛中,小选手们用自己的AI产品描绘着未来的科技世界。

为响应国家人才培养的最新方向,推动中小学生了解参与最新前沿科技,培养科学工程思维、动手能力和创业意识,由中国电子学会为指导单位,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州伯克利中心发起了首届人工智能国际青少年奥林匹克大赛。

首届大赛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视觉技术为主题, 主办方邀请了邀请相关领域的教授,博导,知名企业创始人,投资人,教育领域专家作为导师,为参赛选手安排了为期一周的集训。集训内容包含了思维导图、手机APP开发、Python、机器人编程、计算机原理及计算机在AI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基础、深度学习和视觉技术基础、创业思维等课程,紧扣教育部教改步伐。

据悉,首届大赛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和视觉技术为主题,小选手们在赛前经历了为期一周的集训。思维导图、手机APP“绘玩相机”的开发、机器人编程、深度学习和视觉技术基础等课程都让他们受益匪浅。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州伯克利中心执行总经理谢玥表示,在集训和大赛过程中,小选手们在实践中接触到了AI的不少方面,从工程和科技思维模式的建立、编程技能的启蒙和提高,到AI领域最前沿的应用、理论研究和试验,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机器人幼儿看护、人脸识别追逃、膳食健康分析机……这些“小科学家”们的创意让专家评委纷纷点赞。10岁的陈启祯是团队的 “小CEO”,“外婆带我的弟弟很累,所以我想开发一款产品,来解决二胎家庭中无人看护或是看护不周的问题。”虽然还在读小学,但他已经学习了一年的编程。在他看来,自己项目里的难关是人脸识别,“需要通过表情抓取来分析幼儿的情绪。”来自上海进才实验小学五年级的王与之是参赛选手里唯一的女生,虽然接触人工智能的初衷是挑战自己,但她在一周的集训时间里对机器人编程和代码产生了兴趣。她和来自于上海平和双语学校的喻海涵,成都七中的钱朗,上海明强小学的包煜华同学组成的团队凭借着基于人脸识别的AR眼镜电商项目获得冠军,“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参数采集和基于人脸识别的模具眼镜系统。”

据了解,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州伯克利中心由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中心联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共同创立,于2017年7月30日在上海正式成立。该实验室是为人工智能技术产业化、标准化提供行业性的技术服务平台、合作交流平台、培训以及面向于高科技型企业的国际三方公共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少年强则国家强,AI作为未来20年的技术和创新的风口势不可挡,在教育领域也已上升到国家战略。2018年1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有关情况,并重新修订了语文等14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在此次“新课标”改革中,正式将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正式划入新课标,STEAM教育在孩子基础教育的地位再一次被确定以及肯定。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何颖曦)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