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新闻 > 经济ke > 正文

“地雷”公司频现,保护投资者利益不可忽视

如何保护“问题”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是包括监管者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截至2月1日,ST保千里迎来第25个跌停。股价也从第一个跌停前的11.54元跌至3.02元,个中投资者损失不言而喻。暂且不论连续25个跌停板,创出A股上市公司连续跌停的纪录,从尾盘看,这一纪录更有被刷新的可能。

该股表现如此凄惨,与其是一家“问题”公司密切相关。

保千里当年是借壳中达股份上市的。其时,保千里2.57亿元的净资产,评估值为28.83亿元,较账面价值增值26.3亿元,增值率高达1021.09%。保千里当年借壳,不仅标的资产的增值率高得离谱,而且个中还存在虚增资产行为。

监管部门调查表明,资产评估时,保千里向评估机构提供了两类虚假的意向性协议:

一是提供了4份均由保千里自行制作的虚假协议;二是提供含有虚假附件的5份意向性协议。导致其资产评估值虚增2.74亿元,占评估总值的9.48%,按照2.12元/股的价格,对应股份高达1.29亿股。也就是说,向实控人庄敏等人发行13.6亿股中的1.29亿股股份,是通过造假的方式窃取的。

不仅如此,如今保千里几乎被其原实际控制人庄敏掏空,这也是导致其股票连续跌停的最主要原因。庄敏掏空上市公司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其一是通过对外投资转移资金。其二是通过预付款不收货的方式转移资金。其三是保千里存在巨额有问题的应收账款。通过这三种方式,庄敏合计侵占了上市公司67亿资金。该金额是保千里净资产的1.4倍,总资产的63%。除了资金外流外,保千里还存在巨额担保的问题。

保千里的“问题”,从借壳上市就开始了,此后的巨额资金外流以及巨额担保,都是延续罢了。而众多“问题”,传导至股价上,最终出现连续25个跌停的必然结果。

除ST保千里外,因上市公司的“问题”,导致股价连续跌停的上市公司不在少数。比如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巨亏公告引发股价大幅下跌即是如此。

1月30日晚,湖北宜化披露2017年度业绩预告,预计将出现44亿~48亿元的亏损。受此影响,该股已连续两个交易日“一”字跌停;*ST海润因预计2017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3.7亿元至-28.4亿元,2月1日股价已黯然成“仙”,成为十二年以来A股出现的又一只“仙股”。

无论是ST保千里,还是湖北宜化、*ST海润等,虽然股价暴跌原因不同,但这些公司均存“问题”是不争事实。因上市公司自身原因,让广大中小投资者买单,并不公平。

显然,如何保护“问题”公司投资者的利益,是包括监管者在内的所有市场参与者不可忽视的重要话题。

笔者以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对于像ST保千里这样的上市公司,由于股价连续跌停与实控人掏空上市公司关系密切,且掏空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并非个案,建议最高法出台与之相关的司法解释,赋予投资者对掏空者提起索赔诉讼的权利。另一方面,投资者选择个股时,对“问题”公司要敬而远之,否则,想骑上“黑马”,难保不会骑上了“黑天鹅”。

□曹中铭(财经评论人)


(网络编辑:贾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